 |
红邦教学楼。 |
 |
中国国际(宁波)青年大学生服装设计大赛,纺院获银奖。 |
 |
学校召开2017年度红帮文化国际研讨会。 |
本报通讯员 王国海 宁波“拎包裁缝”外出谋生,成名于上海,而后蜚声海外。为外国人做衣服的裁缝被称“红帮裁缝”,“红帮”之名由此而来。“红帮”是中国近现代服装业发展进程中一个独特又重要的行业群体,也是宁波服装产业的一张靓丽名片。 红帮的传承之道,是红帮人注意积累实践经验并形成其特有的红帮文化,是一代代裁缝们融会中西、精益求精的工艺探索追求。而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以弘扬“敢为人先、精于技艺、诚信重诺、勤奋敬业”的红帮精神为己任,将红帮文化确立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了红帮文化长廊,召开“2017红帮文化国际研讨会”,成立红帮文化研究所,并把学校主教学楼命名为红帮楼,形成了具有特色鲜明的良好育人氛围。 传承红帮文化为己任 近日,在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红帮文化艺术馆300平方米的展厅里,关于“红帮与北京”的展览正在进行,众多与红帮裁缝相关的珍贵物品悉数亮相,包括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所穿过的中山装复制品,民国造寸牌女大衣、荣昌祥牌大衣、培罗蒙牌大衣,还有红帮裁缝使用的铜熨斗、老式缝纫机等各类服装工具。 这些带有传奇故事的展品,如今依然光华夺目,也许在此刻,已经走到了怀念红帮文化、传承红帮精神最理想的时代。 据了解,2001年,宁波服装博物馆工作人员发现了宁波红帮这样一个群体。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得到相关信息后,立即成立了红帮文化研究所。而此前,对于这一中国近代服装发展史上最重要的群体,国内研究一片空白,红帮裁缝只是零星出现在文献资料中。 红帮文化研究所开始完整系统地梳理红帮文化。2010年该校正式推出红帮文化课,向学生讲授红帮的精神品质和文化精髓。至今,研究所先后出版了多部著作,并举办红帮文化研讨会,将寻找红帮文化的足迹扩展到海外。2015年,红帮文化研究成果《季学源红帮文化研究文存》一书已被收入英国剑桥图书馆。 同时,学校将红帮文化确立为校园文化之一,将主教学楼命名为红帮楼,建设红帮文化长廊、提炼红帮精神。此外,还积极与宁波知名服装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积极邀请红帮第六代传承人江继明来校任教,以陈尚斌为代表的第七代传人也在毕业后留校。“某种意义上说,两位老师的学生都是红帮弟子,意味着红帮精神在我们学校得到了延续,并将不断地传承下去。”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红帮文化研究所所长冯盈之说。 专业设置为产业而生 宁波国际服装节已经举办了21届,而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连续参与19届。19年里,学校与宁波纺织服装业都发生了改变,宁波跃升成了中国乃至世界服装界的一颗璀璨明珠,而学校那一年一场的时装发布会也早已成为宁波国际服装节的标志性活动。事实上,它一直悄悄记录着一所学校,与一座城市共同成长的轨迹,正如时装发布会所表达的意义——学校为纺织服装产业而生。 最初,针对宁波纺织服装产业的需求,学校形成了“一体两翼”的专业格局,以纺织服装、艺术、设计专业为主体,商贸、信息机电专业为两翼,形成了一个围绕地方纺织服装产业需求的专业、产业链条。“我们可以和任何一家纺织服装企业,进行从设计、生产到销售的全方位对接。”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杨威说。 进入“十三五”之后,纺织服装产业已经突破以往以“穿暖”和“物美价廉”为主的定位,开始向时尚产业转型升级。宁波,也将时尚产业作为了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近年来,学校专业设置注重以时尚产业为核心,按照时尚智造类、时尚服务类、时尚传媒类,重新布局专业结构,全力助推向“时尚”的蜕变。 校企合作共生共荣 宁波国际服装节发布会上,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师生为宁波百宏服装制作有限公司设计的多款男装一炮打响,创造了一家分店一天20万元营业额的历史纪录。此后4年时间里,这家刚起步的服装企业迅速扩张到了全国上百家分店的规模。 这是学校促进当地纺织服装企业成长的一个缩影。这种校企共生共荣事例比比皆是。 太平鸟集团是近年来宁波服装企业快速发展代表之一,尤其是它的电子商务。2017年“双十一”,太平鸟集团销售额达到了8亿多元。这背后是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1100多名学生团队的支撑。 学校培养服装电商人才,早在宁波服装企业探索互联网电商之初就已经开始,而通过与太平鸟开展校企合作积累丰富经验。“我们建立了校企合作工作室,不少企业直接把电子商务部门放到学校,给学生提供实战演练场所。”杨威说,“‘双十一’电商大潮来临时,之前培养的学生可直接为企业服务。” 在宁波博洋服饰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戴维设计的一组“潮酷”女装,上季度的订货量已占该公司所有女装的40%。“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一直是我们公司的主要人才来源地之一。”宁波博洋服饰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项江鹏说,在他们生产部门主管里,该校学生占约九成。务实和专业基础好,是项江鹏对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的评价。这些年,博洋与学校开展订单班培养,校企合作共育人才。 目前,宁波当地知名的服装龙头企业都与学校开展深度合作,为行业共同育人。同时,学校还连续6年承担《宁波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报告》的研究编制。因为对产业的贡献,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先后获得宁波市政府授予宁波服装“产业推动奖”和“教育服务经济贡献奖”等荣誉。 科研对接产业升级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的参赛项目——《铁锈——草木染创意面料制作》获得第二届“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特等奖,引起业界瞩目。 近年来,学校在绿色环保染料研究领域走在了全国高职同类专业的前列,已有10多项研究成果,而且每项都与产业紧密结合,可实现产品直接转化。 该校的先进纺织技术与服装CAD重点实验室,是宁波市高职院校唯一一所市级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与维科、博洋、巨鹰、雅戈尔等宁波知名集团企业紧密合作,成为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 此外,学校还为企业直接提供技术服务。宁波的百隆东方股份有限公司是全亚洲色纺纱行业巨头之一,学校师生直接参与企业技术研发,项目先后获得宁波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等。4年前,宁波的百隆东方股份有限公司顺利成为上市公司。 科技研发,不单单推动产业发展,也对产业起到引领和支撑作用。2017年,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发布了国内第一个城市时尚指数研究,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研究的空白。“将时尚产业发展情况以指数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各城市时尚产业的发展短板,从而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并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陈运能说。 “我们要把学校变成一座桥梁,使国际最先进的设计和技术与宁波对接,尽可能地实现当地企业与国际接轨。”杨威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