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12月20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真脱贫,最需真扶贫

    秦淮川

    “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数字为证,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仅最近3年,2014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232万人,2015年减少1442万人,2016年减少1240万人。这组数据,完全可用“脱贫路上高歌猛进,扶贫成就举世瞩目”来形容。

    唯有脱真贫、真脱贫,才能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问题是,如何脱贫?会不会有人返贫?如果一边脱贫一边有人返贫,这边尚未脱贫,那边就有脱贫者重返贫困,那么,在2020年之前解决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所有的贫困县全部摘帽,恐怕就非易事。

    关于脱贫,我们都知道输血不如造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浅显道理,但知易行难,不妨试举两例。

    据《新华每日电讯》报道,西部一个扶贫任务极重的贫困县,前些年政府给贫困户发“扶贫羊”,一户5只成年羊用来繁育。“扶贫羊”发下去了,过了几天包村干部到一户贫困户家里去,一数,羊少了一只。“怎么少了一只?”答曰:“(孩子)他舅来了。”过了几天,包村干部再来看,羊又不见了一只。“怎么又少了一只?!”“他舅又来了。”看似段子,实则确有其事。

    另一个案例来自《人民日报》。据报道,某地上级部门给一贫困村送去120只母羊,还派技术人员下乡,提供饲养管理、专业防疫、母羊配种等技术服务。但是,这120只“扶贫羊”还是变成了村民餐桌上的美味,到最后剩了不到60只。究其因,一些村民“等、靠、要”思想严重。如果贫困人口不思进取,吃饱等饿,哪怕给他们再多钱和物,恐怕也无济于事。

    由此来看,脱真贫、真脱贫,还真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更不是政府发点钱和物就能了事。由此,我想到前不久到邹韬奋故乡——江西余江旅游的经历。在余江逗留,恰逢当地举行全国雕刻职业技能竞赛总决赛。雕刻总决赛放在余江举行,说明余江雕刻实力不俗。一块块石头、一节节树根、一块块铜片,甚至一枚枚被人丢弃的果核,经过雕刻艺人的灵巧之手,摇身变为精美绝伦的工艺品,让人叹为观止。

    余江被誉为“雕刻之乡”,吸引我的不只是其艺人的才技,还包括他们的致富路。据介绍,近年来余江县将雕刻产业作为富民产业予以重点扶持,全方位培育雕刻技术人才,目前,该县雕刻产业已拥有技术骨干和专业管理人才2万余人。什么是真扶贫、扶真贫,这种做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真正体现了什么叫授人以渔。

    据统计,目前,余江县共有雕刻企业及加工点、家庭作坊上千家,从业人员有3万人左右。2016年,该县雕刻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6亿元,出口创汇924万美元。这意味着当地民众不仅脱贫了,而且致富了,走上小康大道的更不是少数。试想,如果当地只是输血,会有这样的成效吗?

    当然,无论授渔还是授鱼,都需要被授予对象长志气,划动奋进之楫,所谓“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也。否则,再好的技术送到眼前也不愿意掌握,就不可能改变命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但能否实现‘先飞’、‘先富’,首先要看我们头脑里有无这种意识”,“贫困地区完全可能依靠自身的努力、政策、长处、优势在特定领域‘先飞’,以弥补贫困带来的劣势。”

    “一定绣好精准扶贫这朵花”,无论脱贫还是扶贫,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立足“精准”二字。一方面,必须防止形式主义,扶真贫、真扶贫,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从而实现真脱贫、脱真贫。另一方面,贫困人口也需要自力更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致富能力。双管齐下,劲往一处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不会空心化。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