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曙区第二医院全景 |
|
海曙区第二医院手术室 |
|
海曙区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
|
海曙区卫生计生系统喜迎十九大共筑健康梦主题集会 |
|
流动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章水镇卫生院高山医疗服务队) |
撰稿:金晟 王哲琼 本版照片由海曙区卫生计生局提供 12月26日,海曙区第二医院(宁波市第一医院海曙分院)投入使用,标志着海曙区首家区级综合性公立医院正式面向百姓提供服务。在宁波市第一医院的全面托管下,海曙区第二医院将充分发挥区域分级诊疗体系内承下联中的枢纽作用,促进区域内医疗卫生事业融合,是海曙区卫生计生事业的又一大跨越。 搭桥接榫 城乡医疗融合更深广 区首家综合性公立医院——海曙区第二医院 为加快推进海曙区城乡医疗卫生融合发展,尽快形成区域内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海曙区委、区政府谋事业长远、绘发展蓝图,组建了海曙区首家区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宁波市海曙区第二医院(医院位于石碶街道益智中路52号),在管理模式上,海曙区贯彻落实“双下沉、两提升”公立医院医疗合作改革要求,由宁波市第一医院全面托管,实行同质化管理,海曙区第二医院具有独立法人地位,建立完善的理事会、监事会和医院管理层协同管理的现代医院法人治理架构,明确海曙区第二医院的第二名称为宁波市第一医院海曙分院。 投入使用的海曙区第二医院将发挥其在全区医疗、医技、教育科研和上级医疗资源上承下联中的枢纽作用,增强从事全区疑难病的诊治、急重症的抢救、重大事件和突发传染病的紧急医疗救护能力,并以打造重点学科为抓手,带动区域内医疗服务水平的稳健快速发展。海曙区第二医院秉持以打造综合医院为主线,适宜小专科为辅助的发展思路,力争五年内成功创建二级乙等医院,十年内成功创建二级甲等医院。 目前,市第一医院首批派遣的15名管理团队骨干、20余名专家团队已至海曙区第二医院,市第一医院部分科室科主任还直接担任海曙区第二医院的执行科主任。海曙区还统筹了区内陆氏伤科、中医儿科、中医妇科等科室的专家定期到海曙区第二医院坐诊。海曙区将通过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借势打造海曙区第二医院在妇产科、皮肤科、肛肠科、消化内科、骨科、口腔科、中医科等领域的重点学科。 区级专科医院帮扶 借助现有的海曙区中医医院、海曙区口腔医院(全市唯一的区属公立口腔医院)专科医院优势,海曙区采用医生坐诊、定期巡诊、定点帮扶等方式,做好专科医院与偏远乡镇卫生院的科室共建工作,实现区域内优质资源的统筹配置、集约管理,弥补基层专科服务短板。 2017年,海曙区组织专家义诊服务队开展送医送药送健康进农村活动。同时,依托区级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基地,开展4期全区培训推广,培训91名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的基层医务人员。 统筹整合 区域医疗资源更优质 早在2014年底,海曙区在全市率先试行了区域医联体建设工作。通过几年建设,分别建成了以宁波市第一医院、宁波市第二医院为核心的两大医联体并在行政区划调整后扩充到海曙西片区镇(乡)街道基层医疗机构,“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医联体就医模式初步形成。 名医下沉 在以市第一医院和市第二医院为核心的两个医联体基础上,采用托管合作、专家常驻、定期巡诊、定点帮扶、科室共建等方式,实现区域内优质医疗资源的统筹配置、集约管理。目前,市第一、第二医院累计安排28名专家在基层医疗机构设立市级专家工作室,并保持较高的出诊率,每周均有专家坐诊。就医群众可根据专家社区工作时间,按需选择专家门诊。疑难病例也可通过院内转诊、专家会诊得到解决。 双向转诊 海曙区不断丰富双向转诊的内涵,一方面结合患者病情及要求,由基层医疗机构在为患者联系上级医院大型设备检查、专科门诊、住院床位等方面提供转诊服务,及时帮助患者转诊到合适的上级医院治疗;另一方面,针对转诊到基层医疗机构进行继续住院治疗的患者,通过电话随访、病情交接、保持治疗方案延续等方式为该类患者提供跟踪服务,有效缓解了基层群众的住院难问题。目前,全区开展双向转诊6858人次,有效转诊率超过80%。 康复服务 为完善基层医疗机构康复功能,实现“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海曙区大力支持医联体内合作病区建设,市第一医院与江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成立了“康复医学中心”,主要开展肢体康复、神经康复,与鄞江中心卫生院合作设立的呼吸科病区也取得有效进展;市第二医院分别与南门、鼓楼、望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成立了骨科康复病区、心脏康复病区和综合康复病区,心脏康复病区是迄今为止浙东地区唯一一家以心脏康复为主的康复中心。目前,海曙区合作病房实际开放床位数162张,全年出入院2776人次。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海曙区积极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工作,发挥家庭医生居民健康“守门人”作用,让家庭医生签约工作融入海曙百姓生活。实施全科医生继续教育计划及家庭医生常见慢性疾病诊治能力提升计划,开展海曙区第二轮五星级家庭医生评选工作,启动海曙区“我与家庭医生有个约定”主题宣传月活动,通过逐步形成的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格局均衡城乡间医疗资源。 各医疗机构创新推出家庭医生签约个性化服务,白云中心与宁波华数TV合作,开设“白云健康”频道,更是创新地推出语音“大白播报间”;鼓楼中心自主研发家庭医生质量管理智能辅助系统;古林卫生院开展“私人订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目前,全区家庭医生签约年度目标完成率114.7%,其中,家庭医生签约居民在签总数14.87万人,重点人群在签总数13.06万人,重点人群在签率68.81%、续签率61.97%。家庭医生重点人群在签率指标居全市首位。 互联互通 医疗网络体系更完善 云诊室云终端“互联” 海曙区在区域范围内有效运用“互联网+医疗”模式,将云诊疗终端向偏远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延伸。通过在条件成熟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社会办医疗机构配备基层(社区)云诊室终端,建立站与中心间、养老机构与卫生服务中心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市级医疗机构和区级医院间的分层接诊会诊和健康管理随访机制,结合移动支付、送药上门,足不出户就可以解决病情稳定的老年慢性病患者诊疗需求和普通群众保健需求。 目前,全区已建成18家基层云诊室并运转正常,截至目前,全区已通过基层云诊室开展在线诊疗及咨询2083人次,电子处方4651张,群众反映良好。 区域卫生信息“互享” 海曙区整合各级、各类资源,提高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共建、共享水平。一方面,完善了全区卫生信息系统网络架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CMIS)、临床信息系统(HIS)、行政管理信息系统等投入使用,另一方面,建立健全了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库,实现卫生信息“全域化”共享。目前,区域平台均已接入完成并运行,区域电子病历平台和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也在分片升级改造推进中。 市区医疗信息“互通” 海曙区在原有已建成区域心电远程诊断中心、影像远程诊断中心的基础上,加快对海曙西片区镇(乡)街道纳入的步伐,不断提升市、区级两级业务资源互通程度。依托该平台,就医群众可就近开具市级医院各类检验和大型医疗仪器设备检查单,在社区进行心电、影像检查并由市级医院医生实时出具报告。2017年,已完成双向转诊提供远程影像诊断64534人次,远程心电疑难会诊889例次,均较去年有大幅提升,不仅消除了患者频繁奔波于大医院的烦恼,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就医效率。 百花齐放 医疗服务理念更丰富 海曙区医疗志愿者工作运用创新模式丰富医疗服务理念,拓展医疗服务渠道。 石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舍得志愿者服务队与宁波市之江社工合作开展了“志愿者培力课堂”“e糖圈”“支医杖锡山”等志愿活动,被评为2017年海曙区最佳志愿服务团队。 古林镇卫生院推出“医+义”志愿者服务,组建“银发志愿者”“医生妈妈团”等精准定位服务人群,“好阿姨”优质护理团为居民上门提供二十余项居家护理项目,以安全、便捷、人性化、零距离的服务,打通与患者的“最后一公里”,“好阿姨”优质护理团领队郝文娇被评为宁波市第二届护理先进工作者。 西门望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医养护“三联动”新模式,以住院康复、居家护理和家庭医生服务为三个支撑,为老年人提供全程医疗服务;组建“亲情助老”小组,上门看望空巢老人并为老人们提供生活护理,中心荣获第二届全国“敬老文明号”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