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至民俗文化大巡游。(余建文 摄) |
|
冬至庙会。(余建文 摄) |
本报记者 余建文 王珏 通讯员 戴旭光 “冬至大如年”。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短。 在宁波人的冬至习俗中,大多跟“吃”有关,如吃汤圆、酒酿圆子、番薯汤果等。有个冬至夜吃大头菜烤年糕的宁波话段子,前几天刷爆朋友圈。 但冬至日绝不只是吃点甜食,哄小孩早点睡觉。在古代,冬至被视为可与新年媲美的大节日,称为“亚岁”“小岁”。辛劳了一年的农人开始腌制食物、酿酒,准备迎接新年,还要举办多种形式的庆祝活动。 近现代以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加速,古老的乡村文化从兴盛逐渐走向凋敝,冬至节逐渐淡出记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 而在镇海澥浦,乡村文化的复兴正是从重拾冬至文化开始。在这个千年古镇的渔业文化中,冬至节依然保持着历史文化传承的特点,热情迸发。在今年冬至日的前后一周时间里,澥浦镇举办盛大的冬至文化大巡游和首届冬至庙会,再一次让传统乡土文化“绚丽绽放”,展示这个民俗文化特色小镇最纯粹、最热情的一面。 八年不断档 冬至文化节魅力四射 欢快的大鼓敲起来,绚丽的花车引领绵延近一公里长的表演队伍,缓缓走来。12月17日,澥浦镇以民俗文化大巡游方式拉开了第八届冬至文化节大幕。800多名演员组成7个方阵,通过演绎《画暖三冬》《渔歌闹海》《霓裳幻彩》《福地追梦》等主题,依次展示澥浦冬至民俗、渔文化、非遗传承、绿色田园、美丽新澥浦建设风采,吸引了上万名群众夹道观看。 文化巡游“盛宴”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民俗特色展示。72名中学生身着汉服,手举绘有各式农民画的道具,成为一道流动的文化风景。余严村的抬阁和十七房村的车子灯、跑马灯、大头娃娃跑马、踩高跷表演,生动展示了地方民间文化特色。近百名小朋友身披蓑衣,脚踩泥艋船,手持泥螺虾蟹道具,生动演绎数百年前渔民在海涂上生产的场景。大街上,激昂的澥浦船鼓催动百船“逐浪”,祈福渔民出海丰收。庙戴村的竹棒舞表演,举手投足之间,韵味十足。据说,在以前,这竹棒叫作“讨饭棒头”,两头拴有铃铛,持棒者冬天农闲时节走街串巷,边唱边舞讨得铜钱。现在经过改良,变成一项民俗表演,特别契合冬至节的味道。 巡游队伍的行进表演,勾起了很多观众对“老底子”乡村生活的回忆。据了解,镇海澥浦冬至文化节已连续举行了八届,在宁波的农村乡镇中可谓独领风骚。前六届都是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各村(社区)展演各自的特色节目,最近两届变为大巡游,向全市市民展示澥浦民俗文化这一“金名片”。 “民俗文化还是一个沟通不同地域人群的情感黏合剂,协作融合,这对于澥浦格外重要。”镇党委副书记陈海波说。 随着宁波石化区的拓展,澥浦的外来人口有3万多人,超过了本地居民。多年来,石化区管委会和澥浦镇党委政府发掘和保护传统民俗文化,并以此为纽带,促进新老澥浦人的互动与沟通,共建和谐社会。像起始于清代嘉庆年间的澥浦船鼓,本就是河南、福建两地文化南北融合的结果。而今天大巡游中的船鼓表演队员,就是外省籍企业员工和本地村民的文化新融合,共同打造新时代的乡土文化。 好吃又好玩 庙会系住醉人乡愁 这厢,农民画展前人头攒动,书法家现场挥毫泼墨送祝福,千人围锅同享年糕宴……浓郁的传统民俗勾起久远的怀念;那边,全民K歌赛热火朝天,悠悠古琴声中茶香袭人,汉服秀仿佛让人穿越古今……现代气息的新元素,为传统庙会带来新生机。上周日,首届澥浦冬至庙会在郑氏十七房景区火热举行,人们在这里品尝冬至的味道,体会传统的魅力。 大头菜烤年糕是冬至日的经典美食,寄托着人们“年年高”的美好心愿。庙会当天,这一老宁波传统美食被搬到了活动现场,直径两米的大锅里,大头菜烤年糕香气四溢,那一缕萦绕人们心头的熟悉味道氤氲不绝。老老少少围着大锅同食烤年糕,冬至庙会的喜庆热闹氛围在人潮中涌动。 除烤年糕之外,现场香甜软糯的番薯糕、齿颊生香的冻米糖、浓醇飘香的农家米酒……诸多“老底子”冬至美食“装点”出浓郁民俗味道,勾起了人们记忆中的温暖片段。“30多年没吃到高粱饼了,嚼在嘴里,醉在心头!”年近六旬的郑阿姨一边品尝着番薯、高粱等杂粮做的糕点,一边念叨起过往,“零食匮乏的年代,这些粗粮制作的小吃,是不可取代的美食,蕴藏着一代人的回忆。” 镇文化站的蒋勇老师告诉笔者,澥浦庙会历史悠久,到了清代,因为有了郑氏十七房等大家族的支持,名头很响。眼下,镇里的耄耋老人还记得半个多世纪前庙会盛况,从都神殿一直排到老街,高跷、社戏、走书等轮番登场,既是场乡村文化“盛宴”,又是生产、生活物资交流会,很多人从慈溪三山、镇海招宝山等地赶来参加。后来,由于战乱和社会动荡,澥浦庙会自己消散了。“这次镇里复兴传统庙会,把地方传统民俗文化与节庆结合,唤醒更多人温暖记忆,共同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澥浦镇宣传委员刘晨说 庙会为台,民俗荟萃。面人、虎头鞋、绣球等五花八门的手工艺品展示,唤起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追寻和传承。捏一块粉色的面团,揉搓几下就成了一个小脑袋,用拨子倒腾两下,五官就出现了……现场,90后捏面人技艺传承人小陈精湛的技艺吸引了一大群小朋友的围观,引来啧啧赞叹。庙会上,多个农庄带来的蔬菜、花卉和土鸡、草莓,展示澥浦的田园文化,给庙会带来新活力。承载着成人的儿时记忆,承载着孩童的快乐憧憬,人们在这场热闹的冬至庙会中品味传统、回味古韵,唤起内心的乡愁。 镇党委书记刘义敏说,“在城镇现代化的进程中,继承和弘扬好传统乡土文化精华,才能记得住乡愁,守住自己的‘根’。”在澥浦这片古老土地上,冬至节带来的乡村文化复兴,不再是单向地怀旧复古,而是一种修复和回望,更是一次变革和新生。从民俗文化的传承发展中,澥浦人重新审视生活的内涵,重构乡村的幸福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