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美丽家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1月03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爵溪街道

“以一带万”撬动外来人口管理杠杆

外来流动党支部接待“娘家人”来访。(赵静 沈孙晖 摄)

    “2017年9月,68岁的混凝土工人陶真华在工地被泵砸伤后,意外查出患肺癌。我们组织工地、伤者家属沟通协调,最终工地全部结清老陶的医药费,并赔偿误工费、营养费2.8万元……”江西万年县驻爵溪流动党总支书记余卫国随身带着一本笔记本,上面记录着外来流动党组织为“娘家人”服务的点点滴滴。

    爵溪街道有3.5万外来人口,是本地人口的3倍。对此,该街道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先后建立江西万年梓埠镇、江西鄱阳莲湖乡、江西万年湖云乡3个外来流动党支部,并在此基础上成立流动党总支,发挥“以一带万”的“杠杆效应”,为外来人口搭好服务桥梁。

    本报记者  沈孙晖

    象山记者站 陈光曙

    通讯员   沈 洁

    做好“娘家人”,当好“老娘舅”

    外来务工人员中,流动党员素质高、乡情熟、威信足。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他们主动参与调处外来务工者的矛盾纠纷,积极充当“老娘舅”,做好“娘家人”,以外管外、以外治外、以外服外。

    2017年7月的一个晚上,30多岁的江西万年籍务工者余某骑电动车时,和一名50多岁的本地人相撞,对方从电动车上摔下后头部着地,经抢救无效死亡。由于事发路段没监控,双方因赔偿问题协调不下一度剑拔弩张。对此,湖云乡驻爵溪流动党支部书记刘栋兴一次次上门协调,最终让双方达成一致:余某负担死者1万多元医药费,并补偿12万元。但余某家庭困难,东拼西凑付了医药费和7万元后“山穷水尽”。最后,党支部千方百计为他筹到了5万元钱。“我们党支部成立以来,已为外来务工者调处300多起矛盾纠纷。”刘栋兴说。

    欠薪问题最让外来务工者心烦,有时甚至引发群体事件。此时,流动党支部积极维稳、热心服务,合理合法为“自家人”争取辛苦钱。2017年10月,当地一家针织厂倒闭,欠了70多名江西工人63万元工资。工人们讨要未果,集体上访。刘栋兴得知后立即和街道劳动保障中心工作人员赶去,面对面安抚、劝返,并仔细清算统计每个人应得的工资。“我们七八次找到厂里,但老板避而不见。最后,我们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扣住对方的设备和货物。老板迫于压力,最终同意结清薪水。目前,工人们已陆续拿到钱。”刘栋兴说,他们党支部每年要协调约20起欠薪纠纷。

    引导务工者积极回报“第二故乡”

    外来务工者离开故土,但没有离“家”。三个外来流动党支部引导大家回报“第二故乡”,为爵溪的崛起洒下辛勤汗水。

    针对“招工难”现象,外来流动党支部积极响应街道号召,与输出地联系传递招工信息,利用老乡带老乡模式缓解当地用工荒。一次,当地一家防火门厂负责人向流动党总支书记余卫国求助:因业务量大,缺熟练木工,担心手头订单没法按时完成。余卫国召开党支部书记座谈会后,立即向老家政府传达信息,当地很快调来了近20名木工,帮助企业缓解“燃眉之急”。

    爵溪针织业发达,用工需求大,很多企业不得不高薪雇用加班工人,给自身经营带来很大压力。对此,外来流动党支部书记、党员代表在老乡间广泛宣传沟通,遏制乱要高薪行为,引导他们从加班工转做长期工,助街道规范用工秩序。

    2016年,爵溪街道建立了“霓裳七彩”党员志愿服务队,其中青色志愿服务队由外来流动党员组成。“青色有‘成长’的寓意,我们以新爵溪人素质提升工程为载体,组织外来流动党员志愿者向务工人员宣传社会、生活和职业礼仪等,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新市民理念。”街道县委组织员赵静介绍,该志愿服务队还定期在外来人口集中居住区域义务打扫卫生,提高了广大新爵溪人的美化家园意识。

    目前,三个外来流动党支部有登记在册党员73人,并先后获得宁波市委以及万年县委、上饶市委、江西省委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街道还投入30余万元,在瀛海社区“外来人口之家”建成外来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同时建立以街道专拨经费使用为主、流出地党委配套为辅的支部考核经费制度,进一步调动外来流动党支部的积极性。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