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美丽家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1月03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蛟川中一社区:

创新“十字诀”,走好转型路

图为社工入户走访,倾听居民意见。(余建文 贾默林 摄)

    不断加速的城市化,把一个个村庄变成网格状的社区。如何实现由村到社区的顺利转型,让乡土味的村庄尽快融入城市的发展节奏?镇海区蛟川街道中一社区创新提炼了社区工作“十字诀”,发扬“钉钉子”精神,迎难而上,不到半年时间就打开了治理新局面。

    本报记者 余建文

    通讯员  贾默林

    2017年6月,蛟川街道原中一村改为中一社区,成为镇海区首批由村转社区的试点。“从村变为社区,不仅是换块牌子,工作理念、规则等有大变化。”社区党支部书记赵剑军说,社区成立时,街道特意选派“精兵强将”充实力量,全体人员“白+黑”“5+2”地忙活,一心想干出成绩,没想到频遭“冷遇”。很多群众对社区工作不关心不配合,有的甚至不理睬。

    当时,摆在社区面前有三难。一是了解难。撤村建居后,原来中一村80%的居民分散到其他社区,现在辖区内的5600余名居民,大多数来自全国10多个省份,其中流动人口有2000余人。有些老人说:“一转眼谁都不认识了,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二是沟通难。居民来自五湖四海,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差别很大,互相沟通不畅,更别说谈心聊天了。三是走访难。居民大多是“打工一族”,白天很难见到,再加上房屋租赁关系复杂,户主与租户常常对不上号。此外,社区内还有百余家企业、店铺,有时候社工一天要走访近50人,“人困马乏”。

    面对重重阻力,赵剑军没有退却,他鼓励大家:“群众不理解、不配合,说明我们没找对方法。办法总比困难多!”他深入居民中,听意见、明心声,每一项认认真真做好记录,回家后再仔细总结整理,经过一段时间摸索,成功总结出一套简单明了的社区工作四知、四清、四掌握、八必访“十字诀”。

    “四知”即了解楼幢、住户、单位、设施情况;“四清”是清楚老年人、管控帮教人员、救助群体、流动人口情况;“四掌握”是掌握居民服务需求、非法聚集点、居民热难点、骨干力量情况;“八必访”即必访空巢独居老人、新迁入居民、管控帮教对象、矛盾纠纷居民等八种情况群众。“掌握了这几个要点,就抓住了社区治理的核心。只要我们实心办事,就能聚拢人心。”赵剑军说。

    社区里的童阿姨年逾花甲,唯一的儿子在一次意外中去世,从此陷入巨大痛苦中,每提起儿子就伤心落泪。为了照顾好童阿姨的生活,社区按照“四清”的要求,定期上门走访。在一次交谈中,童阿姨随口说起车棚的灯开关接触不良。次日,赵剑军就安排电工上门维修,换上新开关。“社区真是关心居民的有心人!”童阿姨十分感动。

    86岁高龄的何根庆老伯是有60多年党龄的党员,平时社区组织党员学习,总是请何老讲革命故事,传播“红色精神”。可上个月的党员民主生活会,何老伯破天荒缺席了。赵剑军带领社工一道登门探望,原来老伯患了肺气肿,需要静养。此后的几周里,社工多次上门探望何老伯,让老人倍感温暖。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借助“十字诀”工作法,“从零起步”的中一社区迅速在社工与居民间架起一条畅通纽带,社区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一位来自黑龙江的居民说:“社工做的工作实实在在,为居民办的好事,大伙都看得见。这样简明有效的‘十字诀’,越多越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