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1月05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小区装电梯:牵动人心的“民生工程”

    张 弓

    临近年末,杭州密集发出有关老小区加装电梯的信息。

    上月21日,《都市快报》“深8度”用整整8个版的篇幅,有图有文细致讲述杭州市老小区加装电梯近10年的曲折历史;

    上月24日,还是《都市快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发布喜讯,江干区已有28个单元申请加装,副题上特别提醒:想加装电梯居民可向社区提出申请;

    上月30日,《钱江晚报》杭州时政版通栏新闻——《老房加装电梯,明年要全市推广》,副题点明,有加装意向的业主可向所在城区住建(房管)部门或社区咨询。

    细细读完上述三则累计五六万字的报道,让人强烈地感觉到,老小区加装电梯这件事,所涉人口范围之广、市民愿望之迫切、工作之复杂、相关部门之多、资金投入之大、可能持续时间之久长,堪称一项综合性“民生工程”。

    加装电梯是“民声所呼”。“深8度”那个专刊的第二版,刊登了占1/4版面的大幅照片。照片上那位老妇人,左手提着东西,右手紧抓着楼梯扶手,从她佝偻着的背影看,她爬得相当吃力。文字说,老妇人是81岁的石奶奶,家住杭州青年路社区七楼,每次回家得爬106级台阶,中途要歇好几次,到家时已大汗淋漓。据预测,到2020年,杭州市户籍人口60岁以上老人将突破180万,80岁以上人口有30万。老小区加装电梯这件事,不办肯定不行了。

    不仅老年人需要电梯,年轻人也有期望。老人下不来上不去,谁来照顾呢?自然是孩子们。宁波有一位70多岁的老人,住7楼,她的孩子们(也50多岁了)轮流把她连轮椅一起背下来,在小区散步后,再背她上楼。老人的孩子们自然也希望能有电梯。杭州一位人大代表调研时,意外地发现,一个二三十岁的小青年也支持老小区装电梯,说装上了电梯,“我这旧房就成电梯房了”。据统计,目前杭州市4层以上无电梯住宅有1.4万多幢、3万多个单元楼道,已有950个单元业主有加装意愿。老年人为了解决眼前困难,年轻人为了提升生活品质,都属于合理需求。

    有人会说,老小区无电梯,可以换购新建住宅啊。这个主意谁都想得到。可是换购新房,没有站着说话那么轻松。一要有足够的钱,二要有硬朗的身板。有几位老人算过一笔账。假定能换购成功,也要多付出几十万元到上百万元的资金。这对于大多数退休老人来说,是沉重的负担。七八十岁的老人,很怕搬家,搬一次弄不好生一场大病。而且老人们有念旧心理,在一个小区住久了,与左邻右舍有了感情,就不想挪动。从城市品质建设角度说,上世纪90年代以后建的住宅,基本上是框架结构,不可能列入“棚户区”拆除重建。不装电梯,有钱的往外搬,剩下的是贫困人口和外来租户,慢慢地就会沦为某些发达国家那样的“贫民区”,成为城市治理的包袱和难题。这也是大家不愿看到的。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为了呼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杭州市经过长时间的民间讨论和试点,终于在去年11月出台《关于开展杭州市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的实施意见》。《意见》对加装电梯可能涉及的问题作出了恰当的安排。钱谁出?业主自筹为主,财政给予每部20万元补贴;有业主不同意怎么办?把安装电梯需要“全体业主同意”改为“两个三分之二以上业主同意,且公示无书面反对意见”即可;居民办理难以立项、无法审批?“加梯办”牵头,建委、规划、管线单位伸援手,多部门联合审查;地下管线布设较浅,电梯井难挖?两家电梯企业为每个单元楼道量身定做;加装电梯如何让高层居民享受便利,同时又减轻对底层居民在采光、噪声等方面的影响?成立楼道加装电梯“自管会”、“社区加装电梯自治联盟”、街道梯改工作联合会,市级层面组建有一定专业背景、热心公益的志愿者团队。这些组织的任务,就是通过和老百姓面对面、心连心地沟通,形成共识。

    加装电梯是件复杂的事,得有精细的策划与安排,调动更多的力量共同参与。加装电梯是业主家庭的事,政府不能包办代替;但它又关乎上下楼层住户之间的利益,既要依靠又不能单靠居民协商,需要有第三方介入引导、沟通;加装电梯会改变住宅结构,关系到与政策和法规的衔接,须经申报批准,这就要有关部门提供方便,有时还需特事特办。

    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和试点,广泛向外地学习取经,杭州总结出了一些适合自己的“加装”经验,概括起来是十六个字:业主主体,社区主导,政府引导,各方支持。换句话说就是,政府及社会各界把它当作一项重大的民生实事来办。只有业主平和协商,社区主动引导,政府全力支持,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媒体紧密配合,任何一方都不做旁观者,老小区加装电梯这项“民生工程”,才能顺利起步,积极推进,最终实现让居民满意的良好效果。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