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1月05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命改变的力量

——读《他缔造了哈佛》有感

    王文洁            

    查尔斯·W·艾略特,哈佛大学第21任校长,自1869年上任开始,执掌哈佛40年,开启哈佛时代,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校长之一,被罗斯福总统称为“共和国第一公民”。

    艾略特还有其他许多荣誉和功勋,在此不一一赘述。你可能会认为这样的伟人肯定有三头六臂,他的出生也许就不平凡……但是,当我读着《他缔造了哈佛:查尔斯·W·艾略特传》来到他的童年,发现他甚至及不上普通人,“这个刚刚出生的男孩身上带有一块丑陋而显眼的胎记,这片肿胀的猪肝色疤痕布满了整个右半边脸颊,一直延伸到嘴边,无论是谁都不可能对这块疤痕视而不见。”一出生就收到上天这样的“礼物”,和所有平凡的人一样,艾略特变得沉默寡言,他把自己封闭起来。六七岁时上学读书,没有迹象表明当时他除了家人陪伴外还有别的朋友。他也有情绪,“于是他们便带他参加了一次例行野餐,全家人只顾围着篝火准备晚餐,把饿着肚子的他撇在一旁,小家伙回不了家,只好在不远处独自不停地转悠,心头怨恨难平,急剧膨胀,他突然大发雷霆,抓起几块石头朝野餐者和海鲜锅扔去。”

    这时也许读者会想,艾略特肯定另辟蹊径发现了新的才能,如画家失明之后成了音乐家,不擅长学习的人在艺术方面有特殊造诣等。然而,他在拉丁学校中的表现说明不是这样的,他每一次的获奖居然全是因为上场朗诵,正是一次次的朗诵证明了他是怎样毅然克服自己的缺陷的。他在15岁之前似乎就已经告诫自己,绝不要因为脸上的疤痕羞于面对听众。

    艾略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那时的他也如大多数人一样,为择业而烦恼,他反复思考了一个冬季,确定教学和科学研究是他热爱的方向。于是,留校担任助教4年,之后担任助理教授、理学院代理院长。由于在化学研究上没有专业的基础和高深的造诣,在“罗姆福特教授”席位的竞选上失败了,自此离开哈佛,成了一个失业者。他却毫不懊恼地决定,去欧洲游学。旁人觉得他是去弥补化学研究专业上的不足,继续深造,他却一路访问各大中学校,探究他们的办学机制和管理方法,探究如何取得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平衡。他甚至去医院、药店,询问人们的教育程度、工作时间……他带着观察的眼睛,随时准备接收新的知识。

    旅欧两年后,机会来了,新生的麻省理工向艾略特抛去了橄榄枝。随后艾略特首次撰文公开探讨教育问题,在题为《新教育:它的组织》的文章中系统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喜欢将学院工作想象成一项“开创性”的事业,对于改革,他是如此坚定。

    1868年秋,在文章发表后不久,艾略特刚刚开始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又一年教学,他获得了哈佛校长的提名。尽管如此,这次校长的遴选,还是经历了水与火的交战,这也是新思想与旧制度的交战,哈佛不仅仅在选一位校长,更是在选哈佛的未来。“恕我直言,你比10年前更能胜任校长一职……”从艾略特的同学希尔写给他的信中,我们可知,此时的艾略特较离开哈佛前,已有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改变。任职40年间,艾略特在哈佛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行政改革,拓宽教学的改革,改革专业学院,提倡文科教育,建立研究生院……

    改革哈佛,是艾略特一生中最光辉灿烂的举措,但这种光辉是与黑暗相伴而行的。阻力、困难、挫折、伤痛,这一切在艾略特的眼里,也许就是常态。艾略特面对反对意见时表现出的耐心堪作楷模,他可以自始至终参与一场讨论,神态自若地听着别人批评自己,仿佛批评意见涉及的是一个跟自己毫不相关的人。他可以任用曾经同为校长候选人的格尼为哈佛第一任系主任,并与之成为并肩作战的好友和合作伙伴。他可以在退休后支持新任校长的工作,不干预与他之前大相径庭的改革措施……他将生命视作一个不断改变的动态的过程,才可以对新事物如此接纳,对批评和挫折如此包容。

    哈佛的成长和改变,得益于改变中的艾略特。从最初对自己容貌的不接纳,到克服困难站上讲台;从最初思考得出的教学与研究之路,到更高战略层面的统筹眼光,管理、改革乃至关注新一代美国公民,艾略特一直走在改变的路上。

    也许我们大多数人就像一只反刍动物,遇到新事物,需要长时间反复咀嚼反刍的食物,慢慢地使之易于消化,接着是渐进而无形的吸收过程。这一过程之缓慢使旁人乃至自己都觉察不到,但,它确确实实是存在的。让我们一起改变、成长、前行、延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