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1月1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围绕“立足大空间,打造大平台,引进大项目”

海曙迈好高质量建设国内一流强区新步伐

    文 徐展新 续大治 图 海曙区委宣传部 

    云霞出海曙,风正一帆悬。

    行政区划调整后的新海曙,面积扩大了近20倍,成为了集中心城区、郊区、山区于一体的复合型城区。面对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海曙区以“两融合”破解发展不平衡,以“两提升”应对发展不充分,巧妙化解着城乡二元化结构显著、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难题。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和打磨,海曙的城市功能日趋完善,核心区加速转型升级,“东商西绿中高新”的产业布局加快形成,吸引着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源源涌入,卫星城、重点镇的规模与辐射效应逐渐加强,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也日益加快。秉持着“五个排头兵”战略部署和“六个引领”“六大跨越”的发展思路,海曙正在这场华丽蝶变中,大踏步地走入了区域协调发展的高速轨道。

    谋划在前 担当实干

    海曙主动应对行政区划调整后的新形式和新变化,着眼浙江历史方位,聚焦宁波发展坐标,下好谋篇布局先手棋。在区第九次党代会上确立今后五年发展目标和争当“五个排头兵”战略部署后,新海曙找准自身的站位和定位,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纲要和15个专项规划修编,确定“一心两带三圈”的空间布局和“东商西绿中高新”的经济发展格局,实现谋定而后动。

    与此同时,在市“大脚板走一线、小分队破难题”抓落实专项行动,以任务项目化带动工作具体化,新开工省、市、区重点项目61个,频频突破重大项目关键节点,推动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保持较高的市外内资、浙商回归资金完成率,引进一批优质总部企业,展现蓬勃发展后劲。

    队伍融合 能级提升

    队伍建设是事业发展的关键。2017年,海曙顺利完成区、镇(乡)、村(社)三级换届,深化干部融合,切实加强交流、优化结构、增进合力。“百创汇海计划”引才政策制定完成,精准服务企业行动深入开展,广大企业家和各类人才对新海曙的向心力、凝聚力不断增强。

    人才归心,为海曙的融合发展奠定基础、提供动力。以建设国内一流强区为目标,海曙扎实推进省服务业强区试点工作,引导实体商业加速转型,完善泛天一商圈建设,促成省内首个轨道交通地下商业街区东鼓道建成运营。宁波国际邮件交换站的开通为跨境电商的发展添了一把火,天一阁·月湖景区加速冲刺国家5A级景区,入选省第三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的月湖金汇小镇则为宁波保险创新事业增加砝码。此外,海曙紧抓“中国制造2025”契机,依托省级服装制造业改造提升试点区的优势做大都市工业,培育一批龙头企业、领军企业和主板上市企业,协同提升都市经济规模和能级。

    推进城建 惠及民生

    不疾不徐、稳健前进,2017年,海曙统筹推进城市建设管理,集士港卫星城、望春工业园区等重点区块建设稳步进行,14个地块完成挂牌出让;214省道、横街-章水公路等重点工程重新启动,解放路综合整治工程也基本完成;环境整治工作更是成效显著,不仅顺利通过市对区全域剿劣综合验收,还完成了首批3个镇(乡)47个项目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依托道路清爽行动和“亮颜”行动改观城乡面貌。

    民生领域,精准扶贫、住房保障力度加大,教育事业、医疗事业枝繁叶茂,养老、慈善工作不断深化,共同缔造一个安宁、稳定的新海曙。据统计,海曙初信初访化解成效明显,调处成功率达98.4%,三级综合信息指挥体系有效运转,事件办结率高达99%。

    强化保障 健康发展

    过去的一年里,面临着多重瓶颈制约的海曙坚决贯彻深化改革、依法治区、从严治党的原则,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秉持着改革的决心,海曙政府职能继续转变,“最多跑一次”改革取得突破,行政服务分中心成立运行,实现全域“一窗受理”,群众满意度高居全市前列。与此同时,中东欧新材料研究院、宁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等一批创新平台相继成立,首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创建成功,海曙的限上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和信息经济综合评价均位居全市首位。

    不忘初心 谋划未来

    1

    争当产城融合的排头兵

    新年需要新气象,2018年的大幕刚刚拉开,海曙就开足马力狠抓项目攻坚,厚植更加坚实的发展后劲,力争全年新开工项目40个,完成重点项目投资300亿元。为了减少重大项目建设的障碍,海曙将继续开展清零拔钉行动,以征迁的突破带动项目的快速推进,计划完成征迁90万平方米以上。

    重锤落下,框架拉开。重大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之际,海曙不忘优化空间功能布局,深入开展“城市双修”工作,提升城区发展的宜居性和可持续性。未来,三江片城市核心区将愈加繁荣,泛天一商圈扮演“龙头”角色,城隍庙区域改造、铁路宁波站周边建设加速,棚户区和城中村的面貌更新,汇聚成全区的商贸、商务、金融、文化、旅游产业高地。其他片区错位发展、互惠共融,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集聚要素资源,促进产城融合,提高区块的综合承载力。

    海曙还将放眼全球,开入“一带一路”的快车道。依托原有的“一带一路”活化石中的本土元素,海曙将抢抓宁波“16+1”经贸合作示范区机遇,主动植入新金融、跨境电商等产业,推动中芬人才技术交流合作平台发挥功能,打造国际名品交易中心、中东欧科技合作产业园和海丝文明体验基地,增创对外开发新优势。与此同时,海曙将恪守精准招商的理念,注重引进项目的产业导向和效益贡献,将全球的企业、人才和资本带入海曙,提升城区的国际化水平。

    2

    围绕“产业更高端,结构更优化,体系更完备”

    争当转型升级的排头兵

    转型和升级,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音”。2017年11月,宁波智能制造研究院、佰汇物联、智数云网等区内9家智能制造工程服务公司与海曙各乡镇、街道及工业园区的200余家中小微企业现场“联姻”,向辖区年产值2000万以上的工业企业免费提供技术改造诊断服务,为海曙三年内实现智能制造咨询诊断和企业技术改造的100%覆盖添砖加瓦。

    以智能经济为引领,海曙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构筑现代化经济体系。商贸业展露“智慧化”苗头,纺织服装、汽车配件企业纷纷着手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工业园区和电商园区加速招引人才、提升能级,月湖金汇小镇也响应保险创新综合示范区建设,打造私募基金、产业基金等新金融发展的高地。

    望春工业园区、宁波智能制造研究院、中东欧新材料研究院成为了海曙搭建平台、引领转型的载体,创新智慧在此涌流、勃发。在海曙,“最多跑一次”推向纵深,审批效能进一步提高。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所频频伸出合作的“橄榄枝”,驱动海曙创新企业集群发展壮大,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链条孵化体系。去年,海曙新增1家国家级创新创业平台,设立人才项目创投引导基金,吸引海内外人才在此汇聚,让人才、项目、资本有效对接,碰撞出更多创新项目和智慧火花。

    接下来的一年,海曙将恪守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加强监测预警分析,打好稳增长组合拳,围绕“调整存量、优化增量、提升质量”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3

    围绕“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标准,治理高水平”

    争当城乡统筹的排头兵

    行政区划调整之后,海曙城乡统筹发展的难题接踵而来。如何改善乡村环境、推动乡村振兴?如何加快城市有机更新、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为城乡共荣增添动力?2018年,海曙将狠抓深度融合,努力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新村建设是海曙落实乡村振兴计划的主抓手,以此为核心,海曙将着力深化“五大乡村建设”,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广“互联网+农业”及农旅结合等模式,打造一批田园综合体。鄞江示范镇、风景线和4个示范村的创建验收工作将陆续完成,一批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典型将拔地而起。

    与此同时,海曙还将强化环境执法,严格落实“河长制”,誓夺水环境改善的“大禹鼎”,让四明山区成为生态休闲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胜地,让每一位“海曙人”肩负起保护绿色家园的责任,为海曙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贡献力量。

    乡村山清水秀,城镇的环境治理工作和管理机制更新也会同步进行,城乡间的交通网络将持续增加,旧危房治理改造和停车位改造全面铺开,“小城管”逐步提升为“大城管”,城区管理拓展为全域管理,让中心城区精致、精细、精美,让城郊区域整洁、干净、有序。城乡协同发展,为海曙、为宁波打造一片宜居宜业的绿水青山。

    4

    围绕“文脉新风貌,人文新风范,文明新风尚”

    争当文化引领的排头兵

    三江文脉,汇聚海曙。地标建筑海曙楼、传承文脉天一阁、热闹繁华城隍庙,风景秀丽的月湖景区、老底子民俗集聚的南塘老街……它们见证和留存了古明州的历史,更为现代宁波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着动力。

    依托丰沛的文化资源,海曙将积极传承历史文脉、做好文化遗存的活化利用,打造一批“最具宁波味”的文化品牌。未来数年,以天一阁·月湖为核心的藏书文化、运河文化、海丝文明体验地和以鄞江为核心的山水文化、府治文化、红色文化体验地将加速成型,一批历史文化街区主动开展有机更新,鄞江庙会、高桥会等传统节庆和老字号品牌的价值将日益凸显。

    与此同时,海曙将继续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文物保护投入机制,加强活态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持续深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和传承基地“三位一体”保护模式,展现“古文脉”的“新风貌”。

    未来,海曙文化产业的磁吸效应会日益显著,将吸引更多文艺名家来此,参与文艺精品创作和文艺人才培育工程,创作一批以海曙为题材的优秀文艺作品。优秀人才将带动产业持续发展,催生众多文创企业和文化产业园区,走上特色化发展道路。

    文化需要“高屋建瓴”,更需要回归生活。海曙将着眼全域化、高水平,深化文明创建,弘扬文明和谐新风尚,着力建设“15分钟文化圈”,实现“家门口文化共享”“新农村文化乐享”和“经典艺术美享”,让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成为常态。

    5

    围绕“服务上台阶,环境上档次,生活上品质”

    争当宜业宜居的排头兵

    无论是项目招引、转型升级,还是环境治理、文化传承,都是为了提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改善城乡居民生活品质。只有狠抓社会治理、提升服务质量、营造和谐环境,才能构建宜业宜居的新海曙,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稳定和平安,是海曙优化社会环境时奉行的基本原则。依托“平安护航十九大”的维稳安保成果,海曙将继续坚持关口前移,及早谋划部署,探索建立大数据分析平台,加强社会矛盾风险预测预警和重点人员动态研判,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打击各类违法行为。

    与此同时,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日趋完善,海曙社会治理将逐步走上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的道路,能够迅速触及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将社会问题和矛盾化解在一线。

    2018年的海曙,将继续绷紧“安全”这根弦,推动科技信息化在平安建设中的深度应用,完善社会治安动态防控体系,提升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等领域的监管力度,朝着争创省级平安县(市、区)十三连冠,冲刺“星级平安金鼎”的目标奋力前行。

    崭新的2018年已经到来,海曙将摆正姿态、登高望远,围绕争当“五个排头兵”的战略部署,扎实推进“项目攻坚提速年”“转型升级提质年”“作风建设提效年”活动,向着打造现代化示范中心城区冲刺,切实迈好高质量建设国内一流强区的新步伐。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