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杭州湾创新中心 |
|
上林湖国家遗址公园全景 |
|
慈溪江宸自动化车间 |
|
新城河畔 |
|
群众乐享精神文化生活 |
|
胜陆高架 |
|
慈溪市民幸福集中体验日 |
|
慈溪跨贸小镇效果图 |
|
青瓷瓯乐表演 |
坚定不移推进“工业立市、实业兴市”,努力续写“二次创业”“二次腾飞”新篇章。新年伊始,慈溪——这座创业创新之城,再次踏上新征程。 “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南湖重要讲话精神,拉高标杆创一流,扬长补短创优势,立说立行抢起来、干起来,在抢抓发展机遇上快人一拍、先人一步,在工作落实中力求争分夺秒、追赶加速,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让高质量的发展不断惠及民生,不断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慈溪市主要负责人如是说。 在2017年度全国“百强县市”榜单中,位列全省第一、全国第五;去年,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一张张名片花落慈溪……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慈溪以美丽幸福引领全面发展新提升,深入推进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争创城乡融合、生态宜居和民生品质新优势,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振兴实体经济 转型升级促发展 科技实力跃升 屡获国家大奖 近日,宁波健信、浙江亿日两家企业分别获得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至此,该市10年累计有9家企业和一个人获得国家科技大奖。此外,去年“墨希科技”“中大力德”中标国家工业强基工程。屡获国家级大奖的背后,是慈溪区域强大科技实力、企业创新创造力、科技资源整合力等综合竞争力的集聚和绽放。去年,慈溪加快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级各类创新型企业培育,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5家,宁波市创新型初创企业168家;加快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新增省级企业研究院3家,省级研发中心5家。 去年以来,慈溪瞄准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智能制造、信息化建设和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经济的发展,出台实施“中国制造2025”慈溪行动纲要,调整优化产业政策,以发展智能经济为主攻方向,重塑慈溪制造业优势。创新性打造五大“专业产业园”,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助推企业“脱胎换骨”;颁布招商“十条意见”,加快智能经济发展,出台史上力度最大人才新政,面向全球广纳良才……慈溪在迈向长三角智能产业基地和“中国制造2025”县市区级发展典范的路上步履坚实。 大招商引来大项目落户 建设现代经济体系,实体经济是着力点。去年,慈溪市委《关于振兴实体经济的决定》进一步吹响了“工业立市、实业兴市”的号角。 大项目是慈溪对接“中国制造2025”试点、推动经济创新转型发展的强劲动力。去年以来,慈溪以引进和培育重大项目为抓手,完善招商体制机制,通过平台招商、上门招商、驻点招商、以商引商等方式,提升招商引资实效,众车联、跨贸小镇等签约落地,签约项目总金额逾百亿元。 大平台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 在慈溪重大项目名录里,一批产业大平台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新期待。环杭州湾创新中心、滨海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现代农业开发区、商品市场物流园区五大产业平台加快发展,生命健康、中捷(中东欧)、军民融合、新材料、航空五大“专业产业园”谋划推进,形成“5+5”产业园区格局。特色小镇风生水起,慈溪小家电智造小镇、观海卫智能电器小镇分别列入省、宁波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上林英才激发经济新活力 在聚焦新兴产业发展的同时,慈溪按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快进键”,着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激发传统工业焕发新活力。当地工业不断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将新技术、新业态等新经济元素注入老牌优势产业,带动慈溪经济转型升级。去年前11个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8.23亿元,同比增长10.8%,增速位居宁波首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23.67亿元,同比增长19.6%;在市级主要经济监测指标中,慈溪9盏绿灯1盏红灯,并列宁波首位。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产业升级的第一资源。去年,慈溪市引进了中科院两大科研平台、宁大科技学院、诺丁汉航空学院等科研院所,以科技研发积蓄创新动力;布点海外离岸孵化器和杭州创新创意“飞地”,以国际化的开放视野聚焦全球高端人才;优化提升人才政策服务体系,打造优质人才服务生态,吸引高端人才来慈创业创新。截至目前,慈溪基本建成“上林英才”创业创新链式平台,引进中科院院士1名,新增“国千”“省千”人才8名,10个项目入选宁波“3315计划”。 金融生态环境日趋向好 去年以来,慈溪整体金融生态环境日趋向好,金融活水金融活水助推实体经济加速奔跑。慈溪坚持打击、管理、规范和服务并重,采取“防风险、降不良、建体系”等综合举措,社会信用体系日益完善。截至去年11月底,全市不良贷款率较年初回落2.62个百分点。 日前,慈溪企业信用信息云服务平台正式启用,3万多家企业的信用档案、2万多家企业的信用评分实现一键可查。慈溪建成企业信用“云”,补上了发展经济的金融生态短板,提升了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效率和能力。 此外,为支持新主体、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等新动能成长,慈溪设立“银政保”风险池资金,通过放大财政2000万元专项补偿资金50倍效应,引入恒丰银行10亿元小额信贷,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提升生活品质 城乡统筹促“蝶变” 连片的滨水绿地,整洁的骑行道,新城河启动段以旖旎风光成为慈溪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随着《慈溪市新城河区块城市设计》的编制完成,一个彰显本土文化元素的新江南水乡特色的中央活力区也将灿烂亮相。 新城河区域的改造是近年来慈溪城区建设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慈溪始终坚持协调发展的理念,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市化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目前,该市的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拓展到45.6平方公里,城市化率提高到68.5%;统筹城乡发展水平居全省第二。 “一镇一品”是慈溪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体现的一大特色。今年,该市注重小城镇特色风貌的塑造,各镇、街道在编制整治规划中因地制宜开展整体风貌管控,确保“一镇一品”,力戒“千镇一面”。全面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周巷镇天元被列为省级样板。以小家电、黄花梨等特色产业为主的周巷镇,按周巷片、天元片乡土特色分别编制规划方案,建立了绿植遍地的“口袋公园”,将整治行动与本镇的特色产业充分结合。 城镇面貌焕然一新,乡村“颜值”也在不断提升。“千年河头、生态古村”特色品牌的方家河头村,以“生态氧吧、茶韵大山”为特色的大山村,以“白云深处、山居岗墩”为特色的岗墩村……慈溪积极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大力开展农村“安居宜居美居”行动,出台实施新一轮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政策,分类推进美丽宜居村、精品村、示范村和风景线建设,通过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努力建设“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美丽新农村。 慈溪城乡统筹发展既体现在城乡环境质量,也体现在城乡居民的“钱袋子”上。据统计,去年,慈溪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46万元和3.18万元,均增长7.5%。 近年来,慈溪努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助、残有所帮,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去年,当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达67.4万人,参保率98%以上,基本实现社会保障人员全覆盖。 坚持绿色发展 青山绿水美如画 迈步穿过树绿花艳的城区大街,骑车驶在绿意盎然的乡村小道,俯身掬一捧照得见笑脸的清清河水,抬头望一望云淡风轻的开阔天空……人们欣喜地发现,慈溪的大地、天空、河流正发生着惊人的变化。 去年年底,慈溪成功创建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又为该市城市转型和惠民工程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自2015年正式提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目标以来,该市大力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和生态人居环境建设。通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全市上下坚持城乡一体的创建理念,开辟了生态宜居城市的绿色空间,织就一幅美丽的城市园林锦绣。 这3年来,慈溪中心城区累计投资6亿余元,新增、改造绿地面积300余公顷。截至目前,中心城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6%、绿地率达35.8%,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2平方米;相继建成城市生态公园、峙山公园西扩工程、清水湾生态滨河绿地、文化商务区公建群绿地等公园绿地和十余条道路沿河绿化工程。推窗见绿,出门见景,昔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如今在慈溪已立体呈现。 守住青山绿水,便守住了美好家园。今年以来,慈溪市高度重视剿劣工作,立足源头治水、系统治水,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实施截污纳管、河道清淤、农村污水治理、农业面源治理、排口整治、生态引水与修复六大工程。如今,慈溪全域剿劣工作顺利通过宁波市销号验收。 去年,该市建成投用首批省级餐厨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项目,解决了餐厨垃圾收运、处置中的难题。放眼未来,慈溪一系列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昂首推进:总投资7.1亿元的东部污水处理厂扩容工程和周巷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正在推进,预计2019年建成;总设计日处理能力2250吨的垃圾焚烧发电厂也正紧锣密鼓开展炉排炉提标改造。 保障改善民生 提高百姓幸福度 生活在“幸福慈溪”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慈溪市民给出的答案是:居住环境更美了,生活水平提升了,城市文明程度提高了,尤其是身边涌现出许多无私奉献的人,他们用道德的力量定义和诠释了幸福的广度与深度。 去年,慈溪将撤县设市日10月13日确定为每年的“市民幸福集中体验日”,让市民感受经济社会发展的红利。“这些年,慈溪的交通变化非常大,感觉特别自豪!”首届慈溪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徐孟君开了20余年公交车。去年,他作为幸福巴士的乘客游览了慈溪的好风光,“亲身经历了老东站的几度变迁,见证了客运中心站建成投用,上班开车经过胜陆高架、森林公园、大学城,感受着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每天都很开心!” 交通设施不断完善,交通服务水平持续提升,这是慈溪人共同的幸福体验。近年来,慈溪继续加快实施基础设施项目,胜山至陆埠公路(横河-余慈界段)工程PPP项目段开工,西二环北路(329国道-北二环)综合改造等工程按计划推进,西龙线路面改造工程等开工建设。 把“最多跑一次”改革作为牛鼻子,全面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和“全城通办”,95%的办事事项实现“零上门”或“最多跑一次”,慈溪在全省率先科学界定并梳理公布首批59项“一件事情”最多跑一次。“这几年,我们慈溪人出行更舒适了,办事也更方便了!”日前,王先生在慈溪市行政服务中心不动产登记窗口办理二手房过户业务,不到1小时,他在一个窗口就办妥了,而且今后无须他再跑腿,不动产权证书相关部门会快递送达。要在以前,他至少要跑3个部门窗口,而且得半个多月。这是慈溪“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施以来市民普遍享受到的办事便利。如今,慈溪用权力“瘦身”换来了服务“强身”,变群众“跑”为数据“跑”和部门“跑”,让群众和企业办事真正实现轻松便捷。 近年来,慈溪市着力推进公共卫生服务社会化,如慈林医院承担了观海卫片区的公共卫生、社区卫生工作任务;协和医院承担了市急救站对外转运站点任务;华阳口腔医院是市口腔卫生指导中心、市口腔健康教学基地,设有口腔医学博物馆及家长学校等。目前,该市“一核五中心”的市级区域医疗服务圈(医疗中心)基本形成。 在卫生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慈溪市的基础教育事业也不断焕发新活力。从独具特色的幼儿园,到创新发展的中小学,慈溪在坚持崇文重教的“老传统”的同时,主动适应经济社会“新常态”,将教育全链条完善到基础教育。 百姓安居乐业离不开社会安定有序,在去年宁波市组织开展的平安“三率”第三方调查评估中,慈溪市社会治安安全感指数达97.61%,位居宁波各区县(市)前列。 深化城市文明 打造美好新家园 从千年县治跨越城市化的门槛,慈溪这块古老而年轻的土地已经迎来了城市发展崛起的新时代。赋予它前进动力的,除了不断发展的实体经济,与时俱进的地域特色文化,还有一脉相承、不断提升的城市文明。 作为“中国慈孝文化之乡”,慈文化是慈溪市的一张“名片”。近年来,该市推出了“慈文化”十大工程,让“慈文化”更为普通市民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在传承和弘扬中感知慈文化、践行慈文化、深化慈文化,为人文慈溪建设注入了一股新的动力。 如今,慈溪数万志愿者践行慈孝精神,成为慈文化的践行者。在钱海军的带领下,市供电公司成立“钱海军共产党员服务队”,成为浙江电力公司首家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民间公益组织,对特殊群体发放爱心服务卡并提供24小时免费服务。古塘街道的志愿联合义工银行,让行善尽孝成为日积月累的长期行动。 从传统文化汲取“营养”的同时,慈溪人也热衷于以书会友引领阅读风尚。如今,拥有2万多名网络“粉丝”的“稻读公社”正逐渐成为当地的全民阅读品牌。自成立以来,这个以分享阅读为主旨的网络社区组织已发布原创读书笔记80余篇。目前,“稻读公社”已打造83个线下实体“公社”、18个“稻读书房”、1家“稻读书城”。 让群众乐享多姿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完善城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也是关键。慈溪市镇两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跑出了“加速度”,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快速增长,其中上林湖国家遗址公园揭牌;总投资7.2亿元的慈溪大剧院顺利投用,总投资7.69亿元的慈溪市科博文化中心已完成装修,总投资8000余万元的观海卫镇文化中心结构主体已经结顶,上林湖越窑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本报记者 陈章升 何峰 慈溪记者站 邵滢 本版图片由慈溪市委宣传部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