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宁波合唱团 |
 |
江北合唱团(爱乐合唱团) |
 |
宁波群星合唱团 |
 |
海曙区学生合唱团 |
本报记者 崔小明 通讯员 曲阳 文/摄 2017年12月14日晚上,宁波合唱团历时一年精心打造的“丝路和声”合唱专场音乐会成功举行,这是宁波合唱艺术发展历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天。据了解,近年来,随着国家级、省级合唱节(比赛)在我市举办,我市合唱艺术蓬勃发展—— 老少中青全民参与 合唱艺术是声音艺术中的最高艺术形式,因其音域宽广、音色丰富而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合唱艺术的发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合唱活动不仅能净化心灵、启迪智慧、陶冶情操,还能振奋精神,提高审美情趣。参加合唱活动,可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得到艺术熏陶和美的享受。对企事业单位而言,通过举办合唱活动可以加强团队精神,增强集体观念。对城市而言,合唱艺术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市民的文化素养和团结协作精神,是建设文明城市的宝贵财富。 近年来,在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闻出版局、市教育局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宁波的合唱艺术发展迅速。市合唱协会副主席李军告诉记者,据初步统计,我市大、中、小学校和机关、部队、医院、老年大学、社区、企事业单位等拥有各类合唱队伍千余支,参与合唱者数万人。为推动合唱艺术健康发展,2007年成立宁波市合唱协会,2013年成立宁波市音乐家协会合唱联盟。2013年我市举办了首届合唱节,吸引了60多支合唱团3000多人参加。2014年起,宁波市文化馆和宁波市合唱协会每年定期邀请国内外著名合唱专家来甬举办合唱大师班,至今已举办4期,音乐老师、指挥、作曲和合唱艺术爱好者近万人次参加了培训,为普及和快速提高我市的合唱艺术水平起到重要作用。 2015年,我市合唱艺术迈入快速发展阶段。这一年,宁波市合唱团正式成立,邀请了著名音乐教育家、指挥家阎宝林担任艺术总监。2016年10月,浙江省第三届合唱节在江北区举行,来自全省的50多支队伍、3000多名歌唱爱好者参加了这场“视听盛宴”。包括开、闭幕式在内的7场比赛,吸引了一万多名群众进场观看。我市派出了12支队伍参加老年组、成人组、童声组、大学生组、室内组的比赛,斩获多项荣誉。江北区被授予“浙江省合唱基地”的称号。在此基础上,2017年10月底,第14届中国合唱节在江北区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141支优秀合唱团队、7000余人云集江北,创历届合唱节之最。7天共进行10场比赛,还举办了合唱公益大师班,中国合唱协会常务理事会、专家评委交流座谈会,合唱团进基层展演等一系列活动。 连续举办全国、全省高规格的合唱比赛,为发展我市合唱艺术、推动文化大市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市合唱艺术积累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合唱已成为我市文化艺术中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辐射面最广和社会功能最广泛的艺术形式。 从籍籍无名到享誉全国 近年来,随着各级合唱比赛、合唱音乐会和大师班的举行,我市的合唱队伍得到大量的锻炼机会,大大促进了我市合唱艺术水平的提高。李军说,这些年合唱艺术迅速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群众歌咏走向真正的合唱艺术。以前的合唱比赛可以用伴奏带,类似于卡拉OK,现在采用钢琴伴奏,甚至是无伴奏,或用“人声”伴奏;从演唱曲目来看,原先的选择较少,常常是把独唱歌曲拿来简单地改编一下作为合唱曲目,现在各个合唱团积极从国内和国外选择或购买优秀的合唱曲目,有条件的还专门请国内外优秀的作曲家为自己的合唱团“量身定做”曲目;从演唱场地看,合唱的场所从过去的露天广场、会场、大礼堂,变为如今的专业大剧院、音乐厅;此外,在蓬勃发展的合唱艺术中,一批优秀的青年合唱指挥人才崭露头角,比如宁波合唱团的郭晓伟、宁波江北合唱团(爱乐合唱团)的陈耀威、宁波群星合唱团的樊洁、宁波大学学生合唱团的薛南、宁波外事学校的卢璐彬、宁波鄞州茅山小学合唱团的舒静娜、宁波青年合唱团的颜海鹏等,通过他们的带动和指导,我市合唱艺术在各行业得到发展。陈耀威指挥的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合唱团在新闻界合唱比赛中获得金奖。 从获奖情况看,我市各级合唱团在国内外比赛中屡获重要奖项。在2016年第13届中国国际合唱节上,成立才一年的宁波合唱团获得成人混声组金奖(A级),这也是我市合唱团近年来在各类比赛中取得的最好成绩;镇海招宝山街道总浦桥社区合唱团被评定为老年混声组B级合唱团(等同于银奖),这是本次合唱节上唯一一支社区型业余合唱团,能够获奖实属不易。 2017年7月,在第6届中国童声合唱节上,海曙区学生合唱艺术团在方红军的指挥下,从45个参赛团队中脱颖而出,夺得冠军。中国童声合唱节由中国合唱协会主办,是国内最高水平、最权威的童声合唱比赛。此外,在2017年10月举办的第14届中国合唱节上,江北区实验小学清音合唱团和鄞州茅山小学合唱团获青少组金奖,宁波星光合唱团、宁波江北合唱团、宁波群星合唱团、宁波大学学生合唱团获成人混声组金奖,宁波知青合唱团获老年组金奖。 宁波合唱团艺术总监阎宝林告诉记者,体现一支合唱队伍的水准、衡量一个城市的合唱水平并不仅仅是看获奖数量的多少,更重要的是看合唱团可以掌握多少首作品,能否举办专场音乐会。宁波合唱团团长黄祖培说,宁波合唱团获得国际大奖后,本可以继续“南征北战”到处比赛拿奖,往自己脸上“贴金”,但他们并没有这样做,而是闭门“练内功”,积极筹备专场音乐会。一年来,宁波合唱团的90名成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坚持每周一至两次的排练,酷暑寒冬,风雨无阻。最终,他们成功举办了“丝路和声”合唱专场音乐会,两个小时内演唱了16首风格各异的曲目,为观众完美呈现了一场合唱盛宴,用实力证明了自己作为宁波合唱艺术领头羊的地位和作用。 合唱团成精神家园 合唱艺术因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人参与其中,很多成员把合唱团当作精神家园。在合唱团中,大家一起唱,一起跳,共同学习,共同提高,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互助的温暖和团结的力量,个人才情在集体荣誉中得到尽情发挥。很多人奉献其中,快乐其中。 宁波合唱团成员有很多来自各区县(市),为了排练,他们每周都要驱车来市区,来回要好几个小时,但他们无怨无悔,从不迟到早退。江北合唱团(爱乐合唱团)指挥陈耀威说,该团2008年成立,至今已有10年历史,“团龄”在10年的“元老”就有10多人,他们坚持每周排练一次,除了生病,几乎没请过假。镇海总浦桥社区合唱团组建于1999年,由来自社区内各行各业的退休居民组成,其中95%是音乐界的“小学生”。18年来,合唱团坚持每周一次、每次两三小时的例训,从未间断。此外,团员们还私下组成互助小组,相互磨合,进行“声部调和”训练等。凭着对音乐的热爱和辛苦付出,这支“草根”合唱团两次获得市级合唱比赛金奖,两次获得省级合唱比赛铜奖,一次获得国家级银奖。 宁波合唱团的成员很多是各学校的音乐老师,他们在合唱团学有所成后,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带到各自的学校。宁波合唱团成员、江北中心小学的音乐老师吴引芬一年前来到慈城中心小学支教,这是一所流动人口子女和当地农村孩子为主的学校,音乐基础薄弱。她摸底调查时,发现全校只有27个人学过声乐,还没有城区学校一个班学声乐的学生多。吴引芬在学校组建了合唱团,并把自己全部的经验奉献出来,经过一年的训练,合唱团一举夺得江北区中小学比赛一等奖。吴引芬说,通过合唱,这些音乐零基础的孩子乐理知识和演唱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很多孩子建立了自信,更加开朗。通过这样的音乐铺垫和启蒙,激发了孩子的音乐兴趣,将会对孩子的人格塑造起到重要作用。宁波市合唱协会副主席汤俊杰说,宁波合唱团有几十名成员在各自学校指挥合唱团,有的人甚至帮助辅导多个团。他们带的这些团在当地举办的合唱比赛中,总是能冲金夺银。 2017年上半年,我市还成立了首支残障人士合唱团——海曙“馨之园阳光合唱团”,共有16位团员,今年60岁的钟正方老师担纲合唱团指导老师。他有着丰富的大型文艺演出策划和指导经验,也是专业的声乐老师,在看到海曙区社会助残微信公众号“海曙社会助残”发出的招募令后,欣然报名参加。肢体二级残障的陈师傅家住胜丰社区,热爱唱歌的他听说合唱团成立的消息,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他开心地表示:“平时是自娱自乐,也没有舞台表演经验,渴望有专业老师指导,让自己演唱水平得到提高,现在算是找到组织了。而且大家一起活动,气氛好,身心舒畅。” 合唱队伍还在不断壮大。不久前,象山县文化馆也成立了象山合唱团,数十位来自全县的音乐老师、文化干部和合唱爱好者走进了合唱这个大家庭。 合唱,正以它的理解、包容、合作以及致美的艺术形式,影响着我们,影响着这座城市。 宁波合唱团 大有可为 ——专访著名指挥家阎宝林 本报记者 崔小明 2017年12月,倾注宁波合唱团近百名成员一年心血的专场音乐会落下帷幕。成立短短2年时间里,他们不仅斩获国际大赛金奖,还能举办专场音乐会,这在全国合唱团中都不多见。为此,记者采访了宁波合唱团艺术总监、著名指挥家、音乐教育家阎宝林。 阎宝林是浙江音乐学院教授、合唱指挥教学与研究硕士生导师。他说,两年前,宁波有关部门的领导“三顾茅庐”请他担任宁波合唱团的艺术总监。他被主办方诚意感动,也喜欢宁波这座城市的灵气,便欣然答应。当时的宁波合唱事业处于低谷,在全国籍籍无名。应人之托,忠人之事。阎宝林对宁波合唱团的筹建非常上心,为了挑选好的队员,他亲自出笔试试卷。面试时,每个成员都经他和有关专家组成的评委组把关。阎宝林说,宁波合唱团的成员个个是百里挑一的。在考察唱功的同时,他提出要考察听力。阎宝林说,听力不敏感的人发声往往不准,对于合唱艺术来讲,唱功和听力都非常重要。 合唱团最初在招收团员时,多招了一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有的人吃不了苦放弃了,有的人因为工作家庭原因退出,最后留下了90多人。在此后的两年间,宁波合唱团坚持一周至少一练,经常一周两练,遇到比赛时,常常关起门来封闭式训练。阎宝林和常任指挥郭晓伟等人,把多年积累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全部用到宁波合唱团身上。他们为宁波合唱团制定了科学的训练计划,根据合唱团的特点“量体裁衣”,精心选择合适的曲目。为了给宁波合唱团找到合适的曲目,阎宝林、郭晓伟在上千首曲目中反复琢磨、精挑细选。经他们精心筛选的曲目,往往能充分发挥合唱团的特点和优势,总能最大限度呈现艺术效果。宁波合唱团敢为人先,尽管成立时间不长,但在全省首唱了《那山那塔》《落水天》等曲目。《羊角花开》传唱已久,但阎宝林为宁波合唱团进行了二度创作。结果凭借这首曲目,宁波合唱团成立10个月就一举获得第13届中国国际合唱比赛成人混声组金奖。阎宝林说,宁波合唱团就是要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 获得大奖后,大家意识到,优秀的合唱团应该有更高的艺术追求,要有社会责任和文化担当,做城市文化的传播者和推广者。为此,一年前,全体团员全身心投入到合唱团的专场音乐会准备中。常任指挥郭晓伟每次排练都到场,几个小时下来,常常手臂发酸,汗流浃背。阎宝林家在杭州,每周也要到宁波来指导合唱团的训练。当晚排练结束后,他还得披星戴月赶回杭州。家里人埋怨他不要命,因为他的心脏做过支架手术。然而,两年来他坚持每周两地奔波。从艺术总监、指挥到普通团员,大家默默地把团队力量拧成了一股绳。为了心爱的合唱事业,有的团员甚至推迟了婚期。 今天,宁波合唱团破茧成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团风。相信宁波合唱团在艺术的道路上,将会走得很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