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两会进行时·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1月19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只争朝夕埋头苦干 谱写美丽乡村新篇章——代表委员热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本报记者 何峰 孙吉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党的十九大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描绘了美好蓝图,为美丽乡村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

    今年市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纷纷表示,要立足本职工作,勇于担起乡村振兴新使命,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发展农村经济与培育新型农民一起抓、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一起抓、建设美丽乡村与弘扬乡风文明一起抓、巩固基层基础与深化乡村治理一起抓,发扬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继续埋头苦干,谱写新时代美丽乡村新篇章!

    升级农村基础设施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市人大代表,宁海县强蛟镇党委书记 王照栈

    十九大报告提出城乡融合发展,从过去的“城乡统筹”到“城乡融合”,体现了“以城统乡”思路的转变,更强调发挥市场作用,实现城市和乡村两个板块共生共荣,共同发展。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分类创建,各地村容镇貌发生了显著变化,老百姓生活品质明显提升。强蛟镇最近几年投入上千万元,提升镇区街道、旅游区块停车位和集散中心等一批基础设施。同时设立1000万元专项扶助资金,计划在5年内实现9个村社全面创建A级景区村庄,建成100家民宿,完成500个景观小品建设目标,使全域成为“大花园”。

    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在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一些交通、旅游项目出现了“全盘上、均摊上”现象,造成了资金浪费,有限资源未能实现有效利用。作为城乡融合的受益主体,镇村要主动做好各项承接工作,重点解决城乡交通、集镇建设,让群众“来得方便、呆得长久、住得像城市”。推进农村产业发展和乡村旅游是城乡融合的重要载体,目前我市已出台多个产业帮扶和奖补政策文件。但一些地方因为规划不到位,急于求成,造成部分休闲观光项目出现亏损。建议产业发展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强化科学规划,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

    走产业兴农之路 走共同富裕道路

    市政协委员,宁波海和森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仑春晓玉叶茶叶合作社社长 顾静芬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并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这为我们做好工作指明了方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具体行动,这对我们从事农业的人是莫大的鼓励,非常令人振奋。

    我20多年来一直从事农产品的加工销售,深切体会到农业企业只有与农户合作,才能实现共赢。我们成立的春晓玉叶茶叶专业合作社,吸纳茶农成为社员,解决了企业劳动力欠缺等实际难题,而茶农有了订单,销售及收益得到保障,实现了增收致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人,核心在产业带动。一是要让农民来唱主角,乡村振兴的受益者是农民,建设主体也理应是农民,要在制度设计上鼓励扶持农民创业创新。二是要让新型职业农民,尤其要让农业龙头企业经营者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同时切实发挥农合联的作用,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三是要尽快制订出台乡村振兴的产业规划。从根本上说,产业带动才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只有产业兴旺,才能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创新乡村治理体系 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市人大代表,鄞州区云龙镇上李家村党支部书记 李德龙

    乡村振兴,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在实践中,上李家村以新村建设为抓手、党建服务为保障、共同富裕为理念,加快民生事业建设,提高村民幸福指数。同时,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加强民主和法治建设,弘扬社会正气,使村庄更加和谐安定有序。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和创新基层治理,党建是关键。小支部,大情怀,我们开通“书记一点通”热线电话服务,把党旗插在群众家里,把带有党旗的服务清单放在群众家里,把热线连在群众手里,让服务团队等候在群众周边,把服务暖到群众的心坎里。

    提升和创新基层治理,加强民主管理是抓手。支部提方案,党员议方案,村民代表定方案,把钱和权关进笼子里。每个月定期公开党务、村务、财务,接受群众监督。同时推行“村民说事”,说出文明和谐,聚集发展共识。

    希望上级部门进一步加强基层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大基层文化产品的供给。依托村文化礼堂,经常组织开展形势政策宣讲、种养技术培训、法律法规普及、“种文化”展演、传统礼俗活动,让农村文化礼堂成为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平台和农民的精神家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坚持绿色发展 打造宜居环境

    市人大代表,海曙区洞桥镇潘家耷村党支部书记 傅洪光

    上个月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潘家耷村近年来始终坚持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宜居家园建设,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一方面,我们科学编制新村规划,打造生态优美的人居环境。另一方面,积极发展生态农业,让全体村民共享绿色发展成果。潘家耷村在新村旁边专门划出一块约100亩的农田,建设了一个现代化的集种养、观光、休闲于一体的怡养田园。在怡养田园里,每家每户有一块菜田,村民可在自家田里种植蔬菜。怡养田园既丰富了村民的生活,也陶冶了村民情操,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质。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我市应进一步统筹“农村环境整治”“农村生态建设”“农村安居宜居美居”“美丽乡村分类创建”四个专项行动,打造更为洁净、生态、优美、宜居的家园。其次,乡村发展水平、村庄环境面貌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希望上级部门加强对村庄规划和建设的指导,在提升人居品质的同时,因地制宜地保留乡村味道,留住乡愁,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再次,发展田园综合体,打造“村在景中、景在村中”的格局,让产业和村庄发展实现良性循环,让每一个村庄都能成为“大花园”。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市政协委员,市委农办副主任 王才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遵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必将给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战略机遇。

    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花大力气改革创新,突破发展中的制度束缚,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激发农村各类要素的潜能和各类主体的活力,推动我市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去年以来,市委农办会同有关部门,对全市涉农改革进行了系统梳理,围绕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乡村治理和社会领域改革等,提出30多个涉农重点改革项目,目前正在推动项目落点、落地、落实。

    为了更扎实地推动改革创新,还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进一步强化城乡融合发展理念。必须牢固树立城乡一盘棋思想,改革城乡割裂的管理体制,尽快形成规划一张图、管理一张网的体制机制。加快推动各级各部门管理职责向农村延伸覆盖,尽快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档升级。

    二是进一步强化乡村振兴制度供给。研究探索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的政策举措,尤其要重视“人、地、钱”三大关键要素。

    三是进一步强化农民群众主人翁意识。农民群众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要广泛深入宣传基本农田保护、生态保护等涉及农业农村的政策法规,引导和鼓励农民群众共同关心、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美好家园建设。

    发展绿色都市农业 亟须强有力科技支撑

    市政协委员,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总站科长 吴愉萍

    发展绿色都市农业,是我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措施。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科技力量起着决定性作用。目前,我市农业科技力量还比较单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我市农业科技人才主要靠输入。由于缺乏创新平台和落地基础,领军人才很难引进或长留;二是农业科技投入偏低,导致农业科研和推广经费相对不足,农业科技投入总量长期偏低;三是受编制限制,我市市级农技推广人员不足百名,而乡镇农办等基层农技推广部门人员数量不足,且往往身兼数职,对生产单位指导缺位。

    建议组建一流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吸引农业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或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落户宁波。出台引进和激励领军人才的具体措施,让人才愿意扎根。

    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激发创新活力。增加农业科技预算支出,重点扶持新品种研发、绿色生产技术研发与推广、农业产地环境保护与修复治理等绿色农业转型升级中的关键技术。积极吸纳民营资本,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不断完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信贷担保机制。

    建立一支懂农业、爱农民的农技推广服务队伍,是农业技术得以传播的关键。建议在编制上向农业技术推广倾斜,充实农技推广工作人员。加大对基层农技人员的培训教育,完善农技人员考核机制,通过机制倒逼农技人员积极主动参与农业技术推广。

    加快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实现农村繁荣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是总抓手。今年,我市将继续加快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走出一条美丽乡村托起农村繁荣振兴的新路子。

    突出“建房”“建村”“建景”三个重点,加大危房改造力度,推行“梳理改造”和“联户改建”模式,开展“一户多宅”清理,推进村落景区化建设,深化农村“安居宜居美居”改造工程。今年,我市将通过加强村庄规划设计,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市级示范村、示范乡镇累计分别达到180个、60个,风景线、A级景区村庄累计分别达到40条、350个。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开发,彰显乡村特色,为民宿经济等新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分级分类抓好涉及农村环境整治、污水治理、道路交通、绿化彩化及水电气基建等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提升计划,整镇整乡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覆盖率达到50%。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创建农村文明示范线,弘扬优秀乡土文化,发挥文化礼堂主阵地作用,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进一步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提高农村居民生活品质。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把实施大健康战略的重点放到农村,巩固提升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加快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统筹提升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农村居民医保筹资水平。(何峰)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