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敏 【人物名片】 吴道涛 市政协委员,农工党宁波市委会副主委、市残联副理事长 阮列敏 市人大代表,宁波市第一医院院长 袁建树 市政协委员,宁波市眼科医院常务副院长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加快建设健康宁波。坚持“六医”统筹,实施《健康宁波2030行动纲要》。加强与知名医学院校和高端医院的合作、引进,培育名医名科名院。 加强与知名医学院校和高端医院的合作、引进,打造“名医名院”,助建健康宁波,成为两会代表委员共同热议的一个话题。 会上,代表委员们认为,医疗是民生之需,打造“名医名院”是实现“名城名都”建设目标的重要一环,也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提出的“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建立“名医名院”,让老百姓不出市就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是宁波人民共同的期盼。 市政协委员吴道涛在接受采访时说,打造“名医名院”要围绕健康宁波建设,以满足群众高精尖医疗服务需求为导向,既要着力当下快速提升医疗技术水平,也要立足长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的持续培养。他建议以超常规手段引进顶尖医疗团队,引进知名高等医学院校进驻宁波建立附属医院,推动医疗卫生事业跨越式发展;合作共建一所综合实力达到国内地级市百强医院前10位的三甲综合性医院;多方式引进院士、知名专家等“名医”,对全市三甲医院优势科室进行全面梳理,一家医院选择一个重点学科予以重点扶持,使三甲医院拥有各自的“名医名科”,构建“一院一品”格局。 市人大代表阮列敏认为,打造“名医名科名院”,助建健康宁波,关键在于做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一方面是“借巢”,即寻求优质资源,通过与国内外的名校名院合作,扎实提升本地学科和人才的含金量。另一方面要“筑巢”,为“抢人”创造条件,做到“平台留人、政策留人”。作为医疗卫生界的代表,阮列敏非常希望宁波的医疗水平与宁波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能够在省内和国内占据一定地位。她说,为做好宁波百姓的健康“守门人”,这几年宁波一院通过建设院士工作站、引进学科带头人、专家专病工作室等举措,加速提升医院整体医疗水平。 有代表委员指出,目前宁波公立医院内部的管理和发展缺少既由政府主导又能适合市场需求的顶层设计主体。他们认为,由于受传统思维的影响,各级医院存在着做大做强的迫切愿望,同质化学科、重复性投入现象非常突出,迫使政府的投入持续增加,而医疗资源出现重复平均化,从而造成“大而不强”的宁波医疗格局。 针对这一现状,市政协委员袁建树建议,政府部门对公立医疗机构实行“管办分离”的管理模式。他建议通过以政府主导的新一轮医联体及专科联盟的建设为契机,要特别加强“名科名医”的建设,切实防止在医疗学科建设的投入上“撒胡椒面”式的做法;对于一些管理能力薄弱、技术水准一般、重复建设的公立医院的学科,可打破原有体制上的限制,通过综合绩效评估方式,对这些医院的学科实行托管、转并或进行重组,努力提高公立医院学科发展的综合效益和整体水平,保障群众的医疗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造与“名城名都”相匹配的“名医名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