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合 “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不够快,新经济培育不够充分,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等方面还比较薄弱”“城市集聚辐射能力有待增强,城乡区域发展还不够平衡”“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教育、医疗、养老、交通等公共服务有待加强”……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拿出一定的篇幅,点出了当前宁波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这让不少代表委员在审议报告时,除了“点赞”和“热议”,也多了放眼长远的“冷思考”——宁波在城市竞争中“短板”在哪里?该如何在“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左右强兵”的态势中再进一步? “‘围而不建’问题客观存在,重复施工的‘拉链路’也有不少,‘三江六岸’进展则不够明显……说实话,这几年宁波发展尤其是市政建设方面,有点‘慢’。”来自驻甬部队的杨健代表在甬多年,对宁波这个“第二故乡”有着深厚的感情,也有了更高的期待,“和厦门、青岛等同类城市相比,宁波需要提高标准,拉高标杆,提升整个城市的环境品质,真正亮起‘美丽宁波’的品牌”。 同样作为“新宁波人”,崔平代表已在宁波工作生活了十余载,见证了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从无到有,一步步成长为国内颇具分量的高端智力资源集聚之地。“这几年,虽说宁波在创新发展环境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和北京的中关村大街、上海的张江、杭州的‘城西科创大走廊’相比,差距还是很明显。特别是区域规划这块,还需要进一步加快统筹力度,加强体制机制保障。” 对此,报告中明确提出“突出‘改革强市、创新强市、开放强市、人才强市’导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这无疑是政府层面对于宁波下一步高质量发展的谋篇布局,是针对广大有着迫切发展需求的市民的积极回应。 问题导向看宁波,跳出宁波看发展,才能看得清身上的不足和长处,在下一步城市的激烈竞争中勇立潮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