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 瑄 镇海记者站 石 全 【核心提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大以来,宁波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决策部署,在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截至目前,我市城区空气优良率达到85.2%,地标水环境质量优良率达到71.3%,新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687.4平方公里,成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城市。 【人物名片】 王秀芳 市人大代表,市市政公用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站总工室主任 郑玉芳 市政协委员,市环保局副局长 屈晓萍 市政协委员,市环境监测中心水和生物生态监测室主任 “越来越多的蓝天白云,是宁波近几年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好证明。”郑玉芳委员表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大气环境改善首当其冲。市委市政府每年将大气污染治理工程列入民生实事工程的首要项目,全力推进“五气共治”,截至去年底,圆满完成国家空气质量改善目标,雾霾天比四年前减少100天,PM2.5平均浓度下降31.5%。 “站在新时代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起点上,宁波要从根本上消除百姓的‘心肺之患’,还要继续坚持源头治气、科学治气、依法治气和全民治气。”郑玉芳委员建议,今后大气污染治理中,要建立环境空气质量预警制度,每季度对环境空气质量下降的地区,根据下降程度分红色、橙色、黄色三个等级实行预警通报;建立环境空气质量新闻发布会制度,每季度组织召开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新闻发布会,包括发布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工程和重点任务完成情况、典型大气违法案件查处情况等,在政府、企业和公众之间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针对大气环境污染治理,王秀芳代表将着眼点放在了“出租车尾气治理”上。她建议,加强现有出租车尾气检测,制定有别于一般私家车的出租车尾气检测地方标准,从严防范尾气污染。同时推进出租车服务设施建设,按需合理设置出租车港湾式停靠点。此外,在城市主城区推进出租车驱动绿色化清洁化发展。 水是生命之源。在屈晓萍委员看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找准生态短板,推动二者形成良性互动”。屈晓萍委员提出,在生态补水量紧缺的情况下,必须要用好中水,“这是极好的环保红利”,建议在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方面出台配套优惠政策措施,将这些中水用于工业用水与河道生态补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