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1月23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位海岛“护苗使者”的承诺

——追记宁海岳井小学教师张翎飞

张翎飞老师护送学生回家。(资料照片)(王小飞 摄)

    本报记者 黄 程 孙吉晶

    宁海记者站 陈云松 蒋 攀

    1月17日,宁海王家码头渡口。海风呜咽,海涛拍岸。

    蒙蒙细雨中,岳井小学的25名学生带着亲手折的小白花走上渡轮。

    多少回,他们欢快地从这里登船奔向父母的怀抱。但是这一次,孩子们沉默不语,只是静静地低着头看着手里的白花。他们知道,往日在船上陪伴他们的张老师,再也不会出现了。

    这一天,他们与家长、老师一起回村,次日将前往殡仪馆,送张翎飞老师最后一程。1月14日,岳井小学教师张翎飞因病去世,年仅56岁。

    因为当初的一句承诺,张老师义务护送摆渡学生十五年,风雨无阻,从未缺席;因为对父母的承诺,他驻守海岛从教三十三年,用生命回应了父母对他“做好人”的谆谆教诲。

    “为人师表,说到就要做到。”张翎飞一直在践行诺言。践行护航摆渡的承诺,践行扎根基层的承诺,践行厚道为人的承诺,交织成为他平凡而又动人的一生。

    十五年,风雨无阻护航摆渡,父亲丧事期间也未缺席

    隔洋塘是宁海县唯一的海岛村,原先四面环海,后因大塘港填海,一面与象山县接壤。

    2002年,随着学生人数减少,隔洋塘村小学被列入撤并名单,并入最近的宁海县岳井小学,这么一来上下学就得摆渡,孩子们的安全问题成了家长最担心的事。

    为此,岳井小学承诺:“由学校教师护送摆渡学生安全到家。”作为隔洋塘人,张翎飞老师主动揽起了护送的任务,成了一名“海岛护苗使者”。张翎飞说:“海岛孩子读书不容易,我顺路,水性又好,是这项工作的最合适人选。”

    摆渡船每20分钟一班,在海上航行20分钟左右。开始的一段时间,岳井小学没有宿舍,学生每天来回都要护送;后来,孩子们开始住校,每周往返一次。

    跨海上学的孩子多的时候有四十几人,少的时候二十几人。3年前,按照新规定,渡轮每次载客不得超过20人,于是每周须护航两趟。第一批学生由张老师护送过去时,剩下的学生由另一名老师在码头照顾等候。

    十五年风雨,孩子换了一拨又一拨,张老师一直坚守着当初许下的诺言,从未缺席。张翎飞女儿张怡回忆,2012年10月爷爷去世,父亲请假在家办理丧事,那天是周五,他照旧前往码头把孩子们接回村里,送完孩子后再赶回家继续忙家里的事。

    此前,张翎飞父亲在宁波住院,张翎飞因为周末要护送孩子,很少去看望。“对此,家里人都支持和理解,父亲常说自己是隔洋塘的儿子,是教书育人的老师。有这样的父亲,我感到骄傲。”张怡说。

    去年,张翎飞获评“最美宁波人”。在颁奖环节,主办方安排张翎飞第一批护送的学生代表张明珠为他颁奖。“张老师送了我6年,接送我的次数比我父母还多!能成为他的学生,我感到很幸福。”张明珠说,张老师不仅给了她像父亲一样的呵护,还用行动为她上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堂课,那就是“一诺千金”。

    回想摆渡途中最难忘的事情,很多同学讲起了2007年9月的台风天。那天,岳井小学接到宁海县教育局的紧急转移令,但是渡轮已经停运。雨越下越大,孩子们急得哭了起来。为了及时把孩子们安全送回家,学校商定租一辆中巴车,由张翎飞带着孩子们,绕道象山80多公里送他们回家。在车上,张老师不停地安慰学生:“快到了,快到了,不要怕!”最后,27名学生全部安全送达。

    7年前深秋的一天,张老师带领学生回家。渡轮刚开动,突然传来一阵孩子的哭声。原来一名学生的新鞋子掉到海里了。孩子一个劲地哭,怕回家挨骂。“别哭,老师去给你找回来。”说完,张老师就跳到海里,游过去把鞋子捞了回来。爬上船后,浑身湿透的他冻得直发抖。“回到学校,校长狠狠批评他:‘性命和鞋子哪个重要?’”岳井小学老师芦丽萍回忆道。

    岳井小学三年级学生张芝晗的妈妈说,她家两个孩子,都由张老师护送跨海上小学,现在大女儿已经上大学了。“张老师就像我们家里人一样,对孩子非常好,特别负责任。”张妈妈说。

    33年,扎根基层潜心从教,换肝手术后仍要回校上班

    在成为“护苗使者”之前,张翎飞已经在海岛从教18年。

    1984年,他接过父亲的班,到隔洋塘村小学工作,后随学校并入岳井小学,一生从事基层教育工作33年,其间多次参加函授和培训,并完成本科自考。

    据岳井小学原校长王斯福回忆,和张翎飞同批并入岳井小学的老师,后来全都调离了偏僻的海岛,只有张老师一人扎根基层,“张翎飞平时话不多,但是交给他的事情都会不折不扣地办好。这么多年,调动的机会也有,可是他不想违背对父母的承诺。”

    王斯福说,张翎飞的父亲是村里有名的老教师,母亲也曾从事教育工作,两位老人兢兢业业从教多年,“张翎飞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继承了上一辈的优秀作风,甘当驻守海岛的基层教师,语文、数学、体育、美术都教过,隔洋塘村40岁以下的村民几乎都是他的学生。”

    在执行最后一次护送任务前,张翎飞由于身体不适刚在县里的医院做完检查,检查结果还没出来他便赶回了乡下。两天后,诊断结果为癌症,家人没敢把实情告诉他。他还是像往常一样到学校上班,校长得知后,把他的课排给其他老师了。

    “我让张老师赶紧去医院,他说还要上课,我说课都排完了,他才作罢。”岳井小学校长叶兆明说。“我们后来去医院和家里看望,每次他总是问同样三个问题:学生护送怎么办?住校孩子生活怎么办?他的课怎么办?”

    做了换肝手术后,张翎飞还想着去学校上班。去年9月开学时,他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学校。“他说不上课也行,可以帮忙改作业。拿公家的工资,看病有医保,不工作心里过意不去。”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叶兆明有些哽咽,“我再三安慰他说,先养好身体再来上班,他才回家去。”

    “张翎飞是大家公认的好老师,照顾学生比家人还细心!”张翎飞的同事陈萍萍说,令她印象尤为深刻的是,2016年5月学校食堂进行改造,停用了一年左右,学生只能到教室吃饭,中间有一段距离,还得上下楼。张老师就提前把盛满米饭的大电饭锅搬到教学楼,方便学生盛饭。“有一次,张老师不在,我们也试着搬了一下,两个人抬都很吃力。”陈老师说。

    家长们告诉记者,孩子年纪小,每周回家一次,住校期间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状况,他们经常托每天来回的张老师带东西,天冷了带衣服被子,生病了带药品或者吃的。“有时候电瓶车前前后后装满了各种东西。这么多年下来,他一直都很热情,从没有嫌麻烦。”

    去年12月底,张翎飞病情加重。知道他惦记孩子,学校老师特意带了几个他护送过的学生前去探望。那时他身体很虚弱,人很难受,晚上睡不着觉,但他看到学生就很开心,再三嘱咐护送的老师途中要注意安全。

    56年,生于海岛奉献海岛,村里人都夸他是“活雷锋”

    在女儿张怡的记忆里,父亲不抽烟不喝酒,身体一直很硬朗。他突然患病离世,家人悲痛难当。

    “从小到大,父亲没有对我说过重话,一直像爷爷教导他那样,告诉我们要做好人。”张怡说,很多时候他帮了人家忙,也不跟家里提。有一天晚上,父亲见一辆车坏在路上,就上前去询问,然后骑着电瓶车把修理厂的师傅带过来。这是村里人告诉她的。

    在隔洋塘摆渡30多年的船老大鲍斯根,与张翎飞是老朋友,多年来同船共渡,张翎飞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就像雷锋一样,除了照顾学生以外,码头上、船上,只要看到哪里需要帮忙,他都第一个冲上去,扶老人、拎东西、清理船舱垃圾等等。”

    隔洋塘村盛产橘子,水稻种植面积也不小。每到农忙季节,张翎飞总是主动给村里人帮忙。早年间,隔洋塘村还没有缴固定电话费的营业点,缴费要去对岸的长街办理,村民们总是委托每天来回的张翎飞代缴,张翎飞都乐意帮忙。

    周末或者寒暑假,张翎飞经常上门给村里的孩子补习功课,还买一些课外书送给他们,从来不计回报。“有一次,学生家长送给他一盒饼干,回家后他高兴得不得了,还说要买东西回礼。”张怡说。他总是对自己很抠,对学生很大方。

    2014年10月,张翎飞从隔洋塘村搬到了宁海县城与女儿同住。周五护送两批孩子回家后,他还要赶渡轮返回岳井村,然后骑电动车到长街镇,坐公交车到县城,再转公交车才能到家。张怡说,她怀孕期间和孩子出生后,父亲很想早点回家陪家人,但他依然坚持接送学生上下学,为此要晚两三个小时才到家,有时候错过回县城的车,他也不打车,第二天再回。

    “他能走路就走路,不行就坐公交车,平时省吃俭用,甚至有些抠门,但是对学生很大方,借钱给有困难的亲戚朋友也很慷慨。”张怡说,有些钱借出去,别人没还他也不去催,总觉得肯定是人家困难。生病住院以后,家里开始找人借钱,他也从没提起旧账。

    2017年3月3日,又是一个星期五。像过去15年间的每一个星期五一样,张翎飞和两摞救生衣一起,在学校门口静静等着隔洋塘村的孩子们放学。

    看着孩子们蹦蹦跳跳地陆续出来,他熟练地给他们一个个穿好救生衣,然后跟同事一起将他们带到码头,等候摆渡船跨海回家。这样的情形,已经不知道重复了多少次。然而,两天之后的星期天,隔洋塘村的孩子们回到码头准备回校,却再也没有等到张老师熟悉的身影。

    斯人已逝。可以让张翎飞欣慰的是,学校里的同事组成摆渡人团队,接过了“接力棒”。“只要还有一名隔洋塘村的学生,我们就会护送到底,让孩子们安心,让家长们放心。”叶兆明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