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文明看宁波/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1月26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微信拉票”弊端多

    罗浩声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自打用上智能手机、开通微信功能后,便被拉入了“亲友群”“同学群”“同乡群”“老同事群”“某某兴趣群”“某某培训群”等十余个朋友圈。随之而来的,是一拨又一拨、让人烦不胜烦的微信拉票活动。

    印象中,早年类似的评比和投票,大多是在本单位、本系统、本行业内开展的。涉及面稍宽的,也有通过登报等形式来发动社会参与的。有了微信这一便捷平台,各种投票活动便如影随形、闪亮登场了。地方性的有“十大地方特色菜肴”“未来之星”“音乐小天使”之类的投票,大一点有全国性的“新时代最美某某行业人”“中国十佳某某品牌”“中国某某最佳公益行动”之类的投票。反正,从才艺比拼到作品评选,从吃的、住的、用的到玩的、乐的,各种商业和非商业的“求投票”在微信圈中泛滥,投票活动也演变成了拉票大战,不少人为此忙得不亦乐乎。

    经长期“潜水”观察,笔者发现,微信圈里的拉票活动大致有几种类型:一曰“直截了当型”,群里发个截图或链接,投不投你看着办;二曰“利益诱导型”,先是红包“开路”,给点“甜头”,然后再让你刷票;三曰“感情煽动型”,拉票之前先打“亲情牌”“友情牌”,让你没法拒绝;四曰“软磨硬缠型”,循循善诱、直陈利害,软硬兼施、逼你出手。当然,也有以单位出面的拉票活动。形形色色的拉票,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从没有什么心理负担的“点赞之交”,变成令人纠结的“投票之交”,很多人既感到困惑,又觉得无奈。有些投票活动看似简单,但也不是打个勾就能完事的。有的先得关注某微信号,登录进去方有“投票权”;有的要输入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有些投票持续时间长达一周,每天刷上一票才行。按请托要求去投吧,没完没了,不甚烦恼;不投吧,又恐伤了感情,令“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所以,很多人明明知道这种投票没啥意义,还是被拉票之风裹挟和绑架。

    微信拉票虽让人厌烦,但在通常情况下,人们“识得破,躲不过”,大多不愿意拉下这个脸面。对这种轮番轰炸式的投票邀约,本人的一贯态度是:只作壁上观,慎当参与者。迄今为止,只为当年的母校投过一次票,而这还是建立在充分了解基础上的。我“顽固不化”“不近人情”的做派,曾被亲戚“怪罪”过,朋友埋怨过,但我还是不改初衷。记得有次碰到一位过去关系不错的朋友,竟遭其当面质问:动动手指的事,别人能投,你为啥就不投?让我一时语塞。

    为啥不投?这个问题着实困扰了我一阵子。细细想来,有这些理由:

    有违传统。形形色色的微信拉票,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对事物的评价,不是从实事求是的角度出发,而是偏重于比人脉、拼人气。谁的朋友圈多、影响力大,胜选的概率自然就大。肯出钱的,甚至还可以请专业的公司帮着刷票。那么,能够拉到票的,难道就是所谓的“最美”?这是对美的歪曲和亵渎。

    助长不良社会风气。现在,很多人对拉票行为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连一些单位也参与发动和拉票。有的人认为“留得人情在,以后好办事”,反正是朋友圈托来的,不就刷一下嘛,举手之劳,没必要太较真。于是,只认序号,不问良莠,有求必应,投了再说。长此以往,“投桃报李、你来我往”,纯洁的人际关系,难免沾染庸俗之气。

    有违评选活动初衷。试想,投票人在没有掌握任何信息的情况下,只凭着朋友的一句请求,就不停地猛戳,评选的专业性和严肃性早已荡然无存。这样的评比,还有多少公正性可言?不过是一场娱乐秀罢了。

    对评选对象不负责任。像“最美少年”“未来之星”之类的评选,即便通过拉票让一些孩子登上了榜单,可真的是对他们好吗?这样的行为,只会给孩子产生误导,把“拼爹”“拼人脉”作为未来奋斗的捷径,从而养成追求虚荣的心理,放弃自身的努力。这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式的做法,显然不利于孩子成长。

    由是观之,这种票不投也罢。当然,话又得说回来,面对拉票活动,出不出手,那是你个人的权利,别人没法干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