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杭州电(记者吴向正 通讯员郑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在杭州参加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的省人大代表、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卓立甬提交《关于加强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建议》,呼吁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强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让残疾人尽早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 社区康复是残疾人就近就便得到康复服务的主要途径。近年来,各地高度重视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了一批残疾人社区康复站,但这项工作依然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薄弱、服务内容单一、工作标准不够规范等问题。 卓立甬代表认为,很多残疾人生活在城乡底层,因病因残致贫返贫现象时有发生,离康复场所距离远、成本高依然是他们面临的直接困难。因此,立足家庭、依托社区,开展残疾人社区精准康复服务是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有效途径。 卓立甬代表对如何加强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一要整合资源,进一步推动社区康复站建设。进一步整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养老机构和老人活动场所、文化礼堂等部门资源和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基层资源,推动建设乡村两级社区康复站建设,做到设施建设全覆盖;二要综合施策,加快社区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编制、教育、卫计、人社、残联、财政等部门制定加快社区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的政策措施;三要改革创新,不断丰富社区康复服务手段。卫计部门和残联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政府有关残疾人康复服务的政策文件,着力推进残疾人基层责任医生签约服务;四要互通互联,加快社区康复服务信息化建设,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信息互通,使残疾人得到精准和高质量的康复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