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花旗银行和牛津大学发布的一份预测称,到2020年,中国77%的工作都可能被机器人替代,“人机协作”将成为未来工业智能化的主流。虽然“机器人取代人”不太可能大范围发生,但是因技能不足、知识老化而导致的失业威胁的确存在。很多人把希望寄托于职业教育,那么职业教育能否帮助我们抵御新技术挑战呢?答案是,很难。职业教育传授的特定技能可能在短期中帮助青年人从学校向职场过渡,但这些特定技能会随着科技进步而过时,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转型,这些青年人将无法保持长期良好的就业状态。那么,这是否意味着要放弃职业教育?显然不是。职业教育因为能够培养青年人现有工作岗位需要的特定技能,所以通常被认为是帮助青年人完成这一过渡的有效手段。所以,对于职业教育不应该是放弃,而应该是有针对性地加以完善。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系副教授张磊 任何一部优秀作品、传世之作,绝不是专家、编辑和作家个人自封的,至少要经过50年的考验,才能看出个结果。文学是愚人的事业,作家和艺术家如果脱离人民群众,去服从少数政治家的政治,那就很可能和错误路线搞到一起去。生活是创作的基础,先懂得生活,然后才能懂得政治。脱离生活,那政治是空的。作家的生活是靠经常不断的观察和研究,不是偶然碰上的,典型是作家的心长期埋在土壤里所得到的结果。长期在生活里打滚,痛苦地磨炼自己,熟悉各种人,未必能写出好作品;而腹内空空又不下去深入,臆造生活,必定写不出好作品。局外人永远成不了大作家。 ——著名作家阎纲 公共设施便利化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有些地方做得比较好,而有些地方却依然没有考虑到残疾人的需求。比如就业问题。在我国,计划经济时代建立了一些福利工厂、福利企业,用以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改革开放以后,这样的工厂企业减少了,出现了其他的福利政策、福利设施。方式不同、效果不同,到底哪个好?我们既往的观点认为,残疾人需要关心,但是在就业领域,这一理念不再适用,因为市场要求的是残疾人的技能。有人提出,应避免使用“安置”这个词,它给企业传递的思想是要关心残疾人,而不是发掘残疾人的价值。还有人提出,残疾人就业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无障碍环境的建设,要想富先修路,对于残疾人来说,要促进他们更好就业发展,就要铺好无障碍环境建设之路。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郑少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