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宁波新闻·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2月05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去年,他从非洲贝宁骑行1.6万公里回国

今年,他将用“爱心里程”换援非礼物

    本报记者 项一嵚

    通讯员  康新欣 

    从非洲贝宁骑行1.6万公里,一辆自行车上载着帐篷、睡袋和油炉,穿越山川、森林和沙漠,跨过16个国家,途中会发生哪些精彩有趣的故事呢?2月3日,奉化小伙袁江磊自拍的纪录片《野好|最不孤单的路》通过网络发布了第1集。

    在路边买西瓜,跑到新朋友的菜地里搭帐篷,与当地著名画家攀谈,观看村里的小男孩织布……配上欢快明朗的当地歌曲,该片十分引人入胜。“把快乐的旅途记下来,给自己一个交代,也希望更多国人加深对非洲的认识。”他说,这部纪录片每集片长8分钟,共28集,每周更新1集,在腾讯视频、优酷网、天空之城、哔哩哔哩4个视频网站上同时播出。

    开朗健谈的袁江磊出生在奉化萧王庙街道棠云村。2014年,他从重庆交通大学的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毕业后,申请去我国设立在非洲贝宁共和国的孔子学院当汉语老师。在那里,他度过了物质匮乏却充满欢乐的两年。“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我国至少相差20年,但非洲哥们个个是乐天派,也十分纯良友善。”袁江磊学了三个月带贝宁腔的法语,日常交流便不成问题。他的贝宁朋友不仅包括上汉语课的学生,还有篮球球友、“摩的”司机等各行各业的人。

    回国前,袁江磊萌生了想骑车回国的想法,“年轻时主动尝试一些未知的东西,这样才不会给青春留下遗憾。”他在去年9月回到了老家奉化。广州有家从事中非贸易的公司联系了他,并承诺:袁江磊每骑行1公里,该公司就向贝宁当地人捐出1美元。从贝宁到中国的距离,让袁江磊得到了10万余元人民币的善款。

    等到过完春节,袁江磊打算返回贝宁,用这段“爱心里程”为当地村民做点实事。当地人的水电设施非常落后,井水是生活用水的唯一来源,而许多村庄连电线杆都没有,只能依靠太阳能发电板。老式手机、手电筒、收音机、小摩托,当代贝宁人的“四大件”除了摩托车都需要充电。前几天,袁江磊在当地的朋友考察了一个偏远小村,并建议在当地挖一口可以用脚将水踩上来的井,再建一个充电站。袁江磊说,充电站能把太阳能发电板中的电能储存到蓄电池中;下雨时,当地人可以把电器拿到充电站充电,一天可充50台至100台电器。

    “虽然钱不多,但能帮到他们一些,我就很满足了。”袁江磊说,在贝宁的两年生活和这段旅程给了他与众不同的经历,也锤炼了他的毅力。将来,他希望能到野外拍摄照片或纪录片,或是利用特长参与中非贸易合作。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