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田园·乡愁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2月07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后屠桥村:红色基因 绿色发展

新后屠桥村。(陈朝霞 摄)
正在建设中的红色党建宣传栏。
后屠桥革命烈士陵园。

    车从中心城区西行约15分钟,就来到位于海曙区集士港镇西北面的新后屠桥村。在大片开阔的农田间,蜿蜒的小河、整洁的村道,一个现代化农村展现在眼前。

    “我们村一半山村、一半平原,物产丰富、民风淳朴。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和锻炼,如今正积极建设美丽乡村,把红色基因融入农村观光休闲旅游中,打造农旅结合的新农村典范。”新后屠桥村党支部书记罗国云说。

    本报记者 陈朝霞

    通讯员  张 立 张 琦   

    形成“红色品牌”

    走进村内,一座“后屠桥革命烈士陵园”颇为引人注目。陵园门口的石墙上,“壮士碧血洒四明,先烈遗志勉后人”的对联让人不由得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

    抗日战争时期,鄞西人民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配合三五支队四中队等抗日武装力量,打击日伪军和反动势力,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1944年的后屠桥战役中,四中队指战员向十倍于己的敌人进行英勇还击,直到弹尽粮绝,37名指战员和地方干部壮烈牺牲。

    1951年,政府在烈士战斗旧址竖起了纪念碑。1994年,修建了“后屠桥革命烈士陵园”,后来进行了多次扩建。如今,这里不仅有烈士墓、烈士纪念塔,还有当年后屠桥战斗惨烈场景的大型浮雕。在旁边的陈列室、多功能播放室内,重温那段光辉岁月,身临其境,让人对先烈革命精神肃然起敬。

    “现在这里是市、区两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德育基地’。每年社会各界人士会前来祭奠烈士,特别是清明时节,这里更是成为人们缅怀先烈的最好场所。”罗国云指着正在施工的大型起重机说,村里拨出专项资金对烈士陵园升级改造,修整烈士纪念碑、绿化园林等,重修多功能室,增加现代化视听设备,打造“红色+”发展模式。“依托‘后屠桥革命烈士陵园’,追忆红色历史文化,再现革命战争年代党带领鄞西根据地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激情岁月,整合集士港地区红色文化精神,形成广泛有影响力的品牌。”

    打造美丽乡村

    如今的新后屠桥村有15个自然村,分布在方圆两平方公里,虽然布局分散,但是全村保留着2500多亩优质农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新后屠桥村人在这广阔的农田里“做文章”,让老祖宗留下的“宝贝”焕发新的生机。

    站在视野开阔的农田间,罗国云告诉笔者:“过去新后屠桥村是以传统农业为主,20世纪80年代改变产业结构,采用蔺草与水稻相结合的种植方法,使蔺草一度成为农民的‘致富草’。后来随着蔺草种植的衰落,农民转而发展多种经营,种植水果、蔬菜等。如今,全村集结村民智慧,依托接壤城区、交通方便的地理优势,制定了‘打造综合农业观光旅游村’的新目标。”

    走进新后屠桥村,白墙黛瓦牌楼、小桥流水人家,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罗国云告诉笔者,新后屠村已先后投入1500多万元用于村道、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去年重点进行了道路整改、提升形象。“我们对芝麻地根自然村的村落房屋进行修缮复原、拆除了临时搭建影响村容的建筑,统一了房屋的外立面及景观改造;建成约200米南湖桥自然村河道驳坎,还在南湖桥晒场及河道周边进行景观提升……”

    去年,通过土地流转,新后屠桥村还种植了200多亩油菜花、100多亩桑葚、100亩葡萄、15亩菱角以及向日葵、梨树等,加上小麦和水稻,形成了“一年四季花果飘香、景色各不同”的景观,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采摘游。

    今年年初,新后屠桥村被评为“省2A级旅游村”。去年,村里流转350亩土地,引进了丰圣农场。该农场投资2800多万元的各项工程目前正在抓紧建设中。7000平方米的采摘观光太阳能玻璃大棚已经建成,花卉观赏区、水稻种植区、莲藕种植区、户外拓展活动区和农产品加工展示区等也将随之“横空出世”,一个鲜花盛开、瓜果飘香的休闲观光农业基地将揭开面纱。

    说起全村面貌的焕然一新,65岁的村民竺宝根感慨地告诉笔者:“过去村里垃圾遍地,河道周边破败不堪,夏天苍蝇蚊子到处乱飞。如今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种花种草,村道河道干净整洁,新修好的1.5公里的散步道让15个自然村村村相连,还新安装了各类健身器材。随着来村里休闲观光的游客增多,村民收入也增加了,生活水平随之提高,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