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2月14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影子教育”应回归本意

    凌 波

    据《都市快报》报道,日前,杭州市政协委员、杭州时代小学校长唐彩斌做了一项调查发现,周一至周四晚上,学生参加培训的占50.0%,其中20.1%的学生参加2个以上的培训班。周五至周末,没有参加培训的孩子只有8.8%,参加2个班以上的有70.9%,3个班以上的有44.6%,有4.7%的同学参加5个以上课外班。

    课外班大行其道,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据中国教育学会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中小学课外辅导行业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参加学生超过1.37亿人次。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曾表示,要解决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特别是要化解好学校减负、校外增负的问题。这一现象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列为非补不可的“民生短板”。

    校外教育被称为“影子教育”,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教育服务的有效方式。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监管,近年来,校外培训市场处于野蛮生长状态,主要表现为加剧应试教育倾向、扰乱教育生态、制造教育不公等。一些培训机构大搞“超前教育”,形成了对家长、学生和学校的“绑架”,严重干扰了教育秩序。校外教育机构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所开展的过度、过量的课外补习,不仅加剧了学生学业竞争压力,消耗了家庭和社会大量资源,而且可能削弱政府推进教育公平的成效,导致学生学业竞争从校内扩展到校外,从学校教育延伸到社会教育。

    校外教育培训热,主要原因在于优质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我们的考试制度在不断完善,但“一考定终身”仍是现状,人才选拔录用制度没有根本转变,家长就会产生一种对校外教育特别是补习班的狂热追求,实际上反映的是其对孩子升学和未来的担忧。只要这一状况不变,各界对升学率的重视程度就不会减弱,校外教育培训热也不会消退。 “别的孩子在‘抢跑’,自己的孩子怎能懈怠”“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这些掏心窝子的话让很多孩子牺牲了快乐,也成了家长为孩子报兴趣班、补习班的强大动力。

    社会竞争压力过大,也是导致校外教育培训热的原因。这种压力不仅来自学业本身,还有家长施加的和社会环境给予的。许多家长在自己人生中没有实现的目标,往往寄托于孩子,无形中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孩子因此忙碌而疲惫。要改变这种长期存在的育人观念,靠行政指令是做不到的,需要更多家长改善教育思维。

    校外教育应该是学校教育的补充,而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是教育秩序的干扰者。针对校外培训机构问题,教育部近日表示,2018年要出台促进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发展的意见,探索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和联合监管机制,“使其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者,而不是教育秩序的干扰者”。政府部门应厘清义务教育和校外教育的定位,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努力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化,防止校外教育有碍教育公平目标的实现。

    家长们不妨也反思一下,孩子是否该承载太多的期望?自己是否该有淡定的心态,让孩子自由而快乐地成长?眼下正值寒假,假期本来是为了让孩子“养精蓄锐”,给大脑以喘息的时间,就像农田的休耕,只有轮休才能长出好的庄稼。走上一程,休息一下,是为了更好地出发。不懂得休息,连续不断地行走的那个人,即使不累瘫,最终肯定走不快。须知,知识上的抢跑只能是一时的,能力的培养才是长远的。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