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滨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新”在哪里?窃以为,其中之一便是新时代当有新风尚,新时代当倡导和弘扬新风尚。 那么,何谓新风尚?风尚之新,又新在何处?以笔者之管见,它应该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引领性、感召性的价值取向,应该是健康向上、被人们广泛认同的社会新风,应该是人人皆可践行、效仿的善举,而非抽象的概念、口号式的提法、不接地气的要求。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中国综合国力已跻身世界前列,绝大多数人生活得到了改善。有了物质基础、消费能力和享受条件,但近些年社会上刻意铺张浪费、搞排场的人反而少了,包括到饭店吃饭,很多人选择了“光盘”。是吃不起吗?不是。因为大家知道,消费是可以的,浪费是可耻的。“简约生活,适度消费,拒绝浪费”,这就是一种新风尚。 对待自然的态度也是如此。过去我们强调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与天“斗”、与地“斗”,而现在提倡尊重自然、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禁开山、不填湖、少砍树、不毁林,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因为发展再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了。这是生态文明意识的集体觉醒。 在“尊老”“敬老”方面,也有进步。“旅游热”兴起后,不少年轻人出游,把年迈的父母带在身边,陪伴他们一起看世界,在放松心情的同时共享天伦之乐。“父母在,共远游”,这也是一种新风尚。更可贵的是,去年,不少地方立法推行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护理假制度,规定护理期间的工资、津贴、补贴和奖金照发,用人单位不得扣减。这种人性化的做法,就是在用制度引领“尊老”新风尚。 汽车社会,城市的斑马线曾经是“闹心线”、安全“风险线”。为此,不少地方开展文明礼让行动,公交车、出租车率先带头,私家车积极响应,在斑马线前慢下来、停下来,让行人先过。一个小小的举动,让斑马线成了城市文明风景线,这又是一种新风尚。 新风尚,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反过来又影响和推动时代发展。审视当下中国社会,新风尚可谓比比皆是。如“扶贫济困,守望相助”“先富带后富,共同奔小康”“尊法守法,诚信为本”“移风易俗,喜事简办”“绿色环保,低碳出行”“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等等,涵盖日常生活方方面面。这些看似平常的举动,恰恰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彰显了新时代的文明底色。 社会是由人构成的。新风尚面前,人人都是受益者,人人也应是参与者。让风尚体现时代之“新”,需要多一点良性互动。大的方面,要抓立法、抓政策完善、抓舆论导向,引领社会尊崇新风尚、追求新风尚、传递新风尚;就个人来说,则要摈弃“有了好处闷声享受,出了问题怪罪社会”的不良心态,从点滴做起,做新风尚的实践者、守护者、传播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