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宁波新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2月27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产业涌动“新动能”

——“乡村振兴看宁波”之二

    本报记者 何峰

    通讯员  方敏

    春节前甲鱼热卖,明凤渔业副总经理张明兴忙着给各专卖店补货,尤其是捕食鱼虾长大的野长甲鱼,成为很多家庭年夜饭上的压轴菜。“安全、营养的农产品优质优价,是春节前的‘爆款’。”张明兴说。刚过完年,“明凤”董事长沈岳明开始筹划推广水稻种植与养鳖交替轮作模式,准备带领乡亲们打造一条稻鳖共生全产业链。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近些年,我市立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吹响发展绿色都市农业的集结号,农村产业提质增效的步伐铿锵有力,向规模化、市场化、品牌化、科技化的高质量发展转型。去年,我市劳均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3183元,居全省第一。

    慈溪市坎墩大学生农业创业园,进驻了8家由大学生经营的农场。这些创业者懂技术懂市场,产品直击消费“痛点”。“玫瑰半岛”农场里,近500种月季争奇斗艳。农场负责人陈速超主管技术,他妻子王雪维负责处理网上的订单。线上线下同时发力,“玫瑰半岛”农场成绩喜人,去年销售额突破160万元。去年,坎墩大学生农业创业园400多亩土地创造出近千万元的产值,这片“沃土”成为实实在在的聚宝盆。

    像坎墩大学生农业创业园一样的“农业新高地”,吸引着工商资本“新主体”和怀揣创业梦想的“新农人”,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在这里碰撞,人才、信息、资金在这里集聚,催生出农业发展新动能。

    “我市大力推进都市农业示范区、主导产业集聚区、粮食蔬菜生产功能区建设,搭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平台”。市农业局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已建成现代农业园区216个,面积33.6万亩,建成市、县两级粮食功能区412个。其中,慈溪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去年成为全国首批1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之一。

    把产业调优、调强、调绿,提升市场竞争力,提高产品附加值,产业链先行。

    经过十年优培优育的“红美人”香味浓郁、肉质细腻,被称为水果中的“爱马仕”。“‘红美人’还在树上,就被经销商高价拍走,春节前的销售更火爆,去年最高亩纯收入超过20万元。”象山柑橘产业联盟理事长黄开明说,“去年,象山‘红美人’全产业链突破4亿元,今年有望翻番。”“红美人”让种植户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也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带动了周边村民收入的增长。

    和后起之秀“红美人”不同的是,我市慈溪蔬菜、余姚榨菜、奉化毛竹、宁海柑橘4条农业全产业链已冲进“十亿级”阵营。全市亿元以上的农业全产业链也有15条,链上企业126家,带动农户40.7万户。

    “品牌农业+互联网”产生的“动力”,让我市优势农产品突破地域限制,走向全国和海外。去年,奉化水蜜桃通过网络文化节,荣登淘品牌热搜榜首位;慈溪杨梅线上订单突破20万单,占慈溪杨梅总销量的10%。电商在农村迅猛发展,全市依托电商平台销售的农产品超过4000种,2017年销售额超过80亿元。

    近年来,乡村旅游和民宿经济的崛起,成为我市农村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在“十二五”期间保持20%以上高增长的基础上,2017年我市乡村接待游客5100万人次,增长22%;营业收入50亿元,增长22%。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