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士与邵大爷写字交流。(王珍珍 摄) |
本报讯(记者陈敏 通讯员王珍珍 舒静)“阿公,外面有点下雨,小心地滑。”“明天黄金医生在,他帮你换药,初一至初七黄金不在,其他医生帮你换药。”宁海县第二医院4病区3床邵大爷的床头柜上整整齐齐地放着一叠小纸条,纸条上都是医生护士们和大爷的对话。 邵大爷今年80岁,是一位退休教师,因患慢性脊髓炎于2017年4月入院治疗,平时家里人偶尔过来看望。由于长期住院,邵大爷情绪低落,总是独来独往,很少与人交流。因岁数大,大爷听力减退严重,耳背得厉害。为了方便沟通交流,护士们便尝试着把要说的话写在每天的费用清单背面。后来,随着费用清单无纸化,护士长徐晓莹利用废纸制作了一个交流本放在病床旁,一个问题,一张纸条,一个回答,便成为医护人员与邵大爷之间的日常沟通模式。 不知不觉,大爷床头的纸条叠得越来越高,大爷脸上的笑容也比以往多了。13名护士都成了邵大爷的女儿。每天进出病房,她们从不会忘记走过去给邵大爷留下只言片语。 邵大爷腿脚不便,且患有贫血,护士们担心他在途中发生意外,便主动承担起大爷的伙食问题。当班护士每天上下午交接班后,会前去医院食堂打好饭菜送到老人的手中后再回家,谁家里做了红枣汤什么的,也不忘顺带给邵大爷捎一份。 说起护士们的服务态度,邵大爷不禁竖起大拇指称赞:“医生护士们对我非常关心,服务态度很好,帮我买饭、打开水、剪指甲,葛盼盼护士还经常带番薯粥给我吃,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让我感到很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