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 合 通讯员 鄞组轩 碧水绕村,民风质朴,行走在走马塘村,岁月仿佛在这里停下了脚步。 房前屋后的荷花池边,白砖黑瓦的马头墙下,长条石铺成的小巷里,总能看到老人闲话家常,谈笑晏晏。富有年味的鱼干、菜干,晾在弄堂、石花窗前,在冬日午后的阳光里,影子拉得好长。 “我们的想法,是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通过保存古村落的原汁原味,让这里的传统建筑和农耕文化可以比较好地保留下来。”鄞州区姜山镇组织委员陆梁峰说。 走马塘村,取自“文官下船,武将下马”之意,村周围有护村河,村中有荷花塘,外人进村时只能牵马而行,马从塘间过,走马塘由此得名。据不完全统计,自宋代立村以来至1946年间,这里接连走出了进士76名,官吏152人,最高官至尚书,坊间素有“中国进士第一村”的美誉。 2008年以来,走马塘村的古村保护和新村建设同步推进。不仅是马头墙、古屋、古公禁牌等传统建筑得到了修缮,家风家训、耕读文化等文化元素也被一一“打捞”,古村焕发出新的生机。 在村党支部书记陈贤国的带领下,我们走进村子的展览室,里面不仅介绍了古村发展的历史,还将农耕文化进行了去粗取精。 “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保护好‘有形’东西的基础上,挖掘传承好‘无形’的资产。按照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要求,通过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陈贤国说。 党建带头,文化引领,小村发展快步走。过去一年间,在村班子的努力下,村里年接待游客1.6万余人,有了40万元左右的集体经济年收入;同时,村民自发进行“门前三包”村庄洁化,去年村子还获评第三批宁波市“最洁美村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