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3月03日 星期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家书”情暖四明山

    本报记者 黄 程

    余姚记者站 谢敏军 

    又是一年元宵佳节。对余姚梁弄镇横坎头村党员群众来说,这个洋溢着喜庆气氛的传统节日,因为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而倍添温暖。

    “祝贺您,老书记!感谢您带领大家把家乡建设得这么好,我们身在国外的游子深感自豪!”昨天一天,村党委书记张志灿的手机几乎没有安静过,各种电话、信息,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

    手机一次次响起,拨动着他的心弦。“有些多年前外出打拼的村民,已经很久没联系了。总书记的一封‘家书’,带来了千万封‘家书’。”张志灿一边看手机一边说。

    “把与习总书记往来的书信称为‘家书’,是因为我们知道习总书记一直牵挂着老区乡亲,习总书记把我们当作亲人。”横坎头村大学生村官王凌枫说,在元宵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全村百姓深刻地体会到什么是“家书抵万金”。

    艰苦奋斗十五年,“浙东红村”巨变——

    “向总书记汇报:我们已经实现全面小康”

    “习总书记给我们回信啦!”前天下午,这一振奋人心的好消息犹如一声春雷,响彻静卧四明山麓的“浙东红村”。党员群众奔走相告,喜讯迅速传遍田间地头,大伙儿纷纷放下手头的活,赶往村委会聆听习总书记的佳音。

    “15年前到你们村的情景我都记得,我一直惦记着乡亲们……”前天下午3时许,横坎头村村委会议室里,140余名党员干部屏气凝神,生怕漏听习近平总书记回信中的一字一句。

一遍读罢,掌声雷动;再读一遍,掌声不息。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郑栅洁动情地说:“这个春天,是横坎头村党员群众,也是宁波人民最为幸福的春天。”

此情此景,仿佛把时光拉回到十五年前。2003年1月底,刚刚担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冒着严寒,踏雪来到横坎头村,与老区党员群众亲切交流,并作出重要指示。习总书记当时说的话,张志灿记得清清楚楚,“就在这一次,他提出‘要把梁弄建成为全国革命老区全面奔小康样板镇’。”

2003年春节过后上班第一天,横坎头村以村党总支和村委会的名义给习近平写了一封信,汇报该村根据他的指示作出的工作打算。三天后,村里便收到回信。从那之后,一切开始悄然改变。

横坎头村,是浙东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所在地。巍巍四明,给这里带来了红色荣光,但是也造成了交通闭塞、生产落后的局面。横坎头村由6个村合并而来,其中有4个是贫困村。“习近平同志来访时,全村找不出一台照相机,真是穷得叮当响。”当年担任横坎头村村主任的黄水夫说。

十五年后的今天,横坎头村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文明村。去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6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68元。

“现在我们可以自豪地向总书记汇报:我们已经按照习总书记的指示,实现了全面小康!”张志灿说,摘得全国文明村桂冠后,村班子成员经商量,决定再给习总书记写一封信。半个多月前,一封由143名横坎头村党员代表签名、寄托着老区人民深情的书信,跨越千山万水,将喜讯报给习近平总书记。

阔别十五个春秋,百姓思念情切——

“我要给总书记做一桌农家乐大餐”

接到习总书记回信的消息后,黄水夫立马抛开手头的工作,赶往传达会。他说,现在全村上下都热切期盼习总书记再到村里来,看看村庄的变化,也给下一步发展出出点子、指指方向。

十五年前,正是习近平考察时的指示,给当时的穷山村指明了方向——发展红色旅游,利用绿色资源,壮大特色农业。实践证明,这是老区实现华丽蝶变的“三大法宝”。

2004年,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启动搬迁修缮。党员住户黄志尧带头在搬迁协议书上签字,并四处奔走做动员工作。“传承老区红色精神,奉献是第一位的。保护好旧址,才能一代代地传下去。”黄志尧说。

如今,这里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年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红色旅游,景点是不收费的,但带动效应很大。”张志灿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横坎头村在脱贫致富的艰苦征程中,从未忘记对生态的保护。“村庄要发展,办企业见效最快。在梁弄镇集聚发展灯具产业的时候,我们也曾尝试过,但是很快又将企业迁出。”张志灿笑着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多年的坚持,在乡村旅游大发展的今天,终于收到回报。多个民宿项目相中此地,其中投资上千万元的“稻田里”民宿已经建成开业。“做出特色,才能吸引更多年轻人来到这里,提升老区活力。”项目负责人说。

“习总书记当年在调研时给我们提出‘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就在那一年,横坎头村建起了全镇第一个樱桃种植基地。经过几年培育,樱桃亩产值在万元以上。”梁弄镇党委书记何张辉说,如今,横坎头村建成了总面积2000多亩的樱桃园、桑果园、杨梅园、盆景园和垂钓园,成为远近闻名的“百果园”,村民们累计增收2000余万元。

黄彭勋是十五年前见证习近平到访的党员之一,“习总书记在回信中说,十五年前的情景他都记得。对我而言,当年的情景更是永生难忘。”黄彭勋说,习总书记当年到村指点之后,村庄发展提速,红色旅游日益兴旺,他开出了全村第一家农家乐,现在每年收入比种地翻了好几番。“这都是党的好政策带给我们的好日子,我特别希望习总书记再到村里来,我要亲自给他做一桌农家乐大餐,请他一起品尝老区百姓的甜蜜生活。”黄彭勋说。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干群备受鼓舞——

“革命老区要在乡村振兴中再创示范”

好雨知时节。一场春雨过后,四明山愈发焕发出勃勃生机。

趁着大好春光,在村里经营农场的何达峰一大早就忙碌开来。“我通过新闻联播看到了习总书记回信的消息,他鼓励我们再接再厉、苦干实干,实现乡村振兴。”何达峰说,这更加坚定了他坚守田头的念头,让他对未来满怀希望。

几年前,何达峰回乡投身农业,投入150余万元建起了现代化的水果种植基地。“农业是辛苦的事业。”何达峰憨笑着说,很多的活比如除草,还是得靠人工。但是他没有丝毫后悔,因为在他心中,勤劳、吃得起苦,是老区人民的底色。

与何达峰一样,前天晚上,横坎头村的二十多名党员群众来到老党员黄中先家里,集中收看新闻联播。习总书记的回信,好像巨石砸入四明湖,激起层层波澜。昨天上午,梁弄镇将回信进一步向外传达,鼓励全镇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共谋乡村振兴大计。“前来参加会议的同志们,不约而同地佩戴了党徽,一夜之间,党员亮相已经成为最新流行的风尚。”何张辉说。

“看了习总书记的回信,很振奋。下一步,我们要围绕习总书记回信的重要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红色党建引领,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我们的地域优势,带领百姓继续前进。”何张辉说,回望十五年脱贫攻坚征程,靠的是奋发向上、一往无前的精神状态,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工作态度,“我们要保持这种精神和干劲,在乡村振兴中再创示范。”

“这封饱含总书记殷切嘱托的春节‘家书’,是鼓励也是鞭策,是一份给横坎头村全体党员群众沉甸甸的责任状。”张志灿说,“下一步,我们要在传承好红色基因、突出党建引领、推进党组织建设的同时,抓好产业发展,围绕乡村振兴,利用好绿色资源发展农业,让村民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