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3月27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实巷的少年

——读范伟国《海上语丝》有感

    严凤菊

    范伟国的文章,在微信群里见过。前几日,他发了篇《钱湖》,说:东钱湖旅游少了几分人间烟火气。写得比较妥帖,忍不住评点了一番。作者见我喜爱文字,赠了《海上语丝》一书。这本书朴素的文字里蕴含的深刻哲理、深沉的人生感悟,很快使我有了一种认同感,拿起就放不下。

    从作者的文章里看到,中山东路旁的老实巷24号,是他青少年时代的家。老实巷这地方我去过,印象中是一条窄窄的小巷,两边是旧式民居。说来他们家虽是天一阁范钦的后代,到他外公这一代已败落,外公曾以扫街的微薄工资补贴家用。父母早年离异,一大家子主要靠妈妈的工资生活。就文化素养看,外公没喝过几年墨水,妈妈只上过初小,至于他自己,读到初中毕业,由于“文革”没能升高中,去市郊插队成了知青。

    宁波人中,像这样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有许多,为什么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他能比别的孩子走得远、登得高呢?随着书页的展开,我渐渐找到了答案。

    书中有一篇《白帆布球鞋》,写的是作者读小学时羡慕同学有白帆布球鞋,就省下早上的大饼油条钱,好不容易买了一双,却遭妈妈误会,挨了重重的一记耳光。后来妈妈知道了原委,还是因为鞋子太高档,定要他去退掉。他不愿去,舍不得,难为情。但是当妈妈数落他不知苦难时,他退却了,想着:一个小男孩,帮不到妈妈,也撑不起家,就不给她添乱吧。于是一步一挪流着泪去“老三进”退鞋,并且从此把妈妈的责难“怎么一点都不知苦难”烙在了心里。一个才10多岁的孩子,知道识大体,能隐忍,这就有了做人的基本素质。

    再说感恩。伯父送他一瓶可乐,他以一大段笔墨记叙它带给小家庭的欢乐。部门领导吕宪平老师曾帮他修改文章,并做了他的入党介绍人,他铭记在心。后恩师生病,他一晚辗转反侧,想汇钱资助。恩师去世,又写了情真意切的文章悼念。《宁波日报》老总编何守先,在作者入党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说了公道话,不仅让作者深受感动,还从此改变了他的处世为人,在其后担任领导职务的五六个单位里,他总是宽厚待人,能帮人家多少就帮多少。就连地铁站里小姑娘一句“你需要帮助吗”,都能把他感动得什么似的。作者在《感动》一文中说:“有了感恩的心,一定会幸福。这不仅仅是祝福,而是种规律。”在另一篇《废话论》中说:“你的所作所为,构成了你的人生轨迹……也就勾勒出你的发展空间与前景。”

    书中有一篇不起眼的小文章,题为《插秧的学问》,写的是作者当知青时和一位公社干部比谁插秧快。他和干部差不多同时插好秧跳上田埂,但仔细一看,人家插的是7枝,整整齐齐,没有一枝浮苗,而自己插的是6枝,还东倒西歪;这且不说,看公社干部挽起的白衬衫袖管上几乎没有一粒泥星。他不但在心里认了输,还说“他教我的东西,我用了一辈子:有空不妨多种一枝稻,泥土活也能做得很干净!”能看到对手的长处,能从小事启发自己认真做好每件事,这是很了不起的。做人能有这样的心胸,还怕处理不好人际关系!

    在《端午断想》一文中,作者提及屈原和渔夫的问答时说:“老实地坦承,直到现在,我对那渔夫之词还颇为欣赏的。这水是清冽的,就用来洗洗我的帽缨;这水是浑浊的,用来洗洗我的脚也不错。我想,这不是很好吗,我不同流合污,不就行了吗……”既识时务顺势而为,又坚持自己做人的原则底线;知世故而不世故,处江湖而远江湖;力求通晓于事理,畅达于职场。他又有诗曰:“黄梅云雨天难晴,喜悲在怀人易病。且将烦事付东水,心旷神怡气息定。”

    作者在《行动》一文中说:“也许是执着的坚持,成就了我。”范伟国曾两次面对职业选择,坚持与文字结缘,目不斜视走自己的路。透过《海上语丝》,我看到一个少年从窄窄的巷子走出来,越走越远,越登越高。能说这只是机缘巧合吗?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