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乡愁·家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3月28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杖锡村: “林特经济”走出致富路

宁波海拔最高的民宿浴心谷。(陈朝霞 摄)

    又到了一年樱花盛开时节。这几天,在宁波市海拔最高的海曙区章水镇杖锡村,该村花木合作社负责人、市人大代表鲁根水特别忙碌。“今年樱花等花木价格回升约两成,刚刚将6000多株红枫和樱花发往重庆。”对鲁根水来说,如何利用杖锡独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发展产业带动全村致富,是头等重要的大事。

    本报记者 陈朝霞

    通讯员  张立 史媛

    “三四月樱花盛开,四月下旬映山红爬满山,5月树莓上市,6月百合花开……满山花果和民宿浴心谷交相辉映,成为我们250多户社员奔向致富路的希望。”鲁根水细数着杖锡花木合作社的林下特色经济,眼里漾出笑容。

    地处四明山高海拔地区的杖锡村适宜种植花木,是全国最大最集中的樱花种植基地。2006年,鲁根水作为当地最大的花木供应商,带领大家成立花木合作社,“大家抱团发展,做大花木销售,一起致富。”鲁根水说,杖锡的花木经济一度做得风生水起,年销售额最高时达到1300万元,不仅在全国10多个省(市、区)有展销点,还凭借漫山遍野的樱花建起了“杖锡樱花观赏园”,办起了樱花节,一举成为四明山生态休闲旅游业的亮点,杖锡村还被农业部评为第七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鲁根水回忆,2014年后,花木销量和利润不断下滑,最差时卖价跌落一半,社员的收入受到很大影响。“市场行情下降和四明山生态涵养修复的必要性倒逼花木产业转型,我们必须找到一条适合山区发展的致富新路。”鲁根水说。

    变则通,通则达。鲁根水告诉笔者,在农林部门的指导下,2014年他和社员们尝试在毛竹下种植食用百合,结果亩均产量达到1000公斤,供不应求。如今,合作社把食用百合的种植面积扩大到100余亩。

    有了百合的成功开路,鲁根水又带领社员们投资150多万元,种植了50亩映山红。“这些映山红由大家从高山上移植而来,花朵大而鲜艳,有一个月左右花期。”鲁根水介绍,去年11月,合作社又投资50万元,移植山里的树莓。“树莓又叫覆盆子,既可药用又可食用。”

    去年4月,杖锡花木合作社集资600多万元建成的民宿浴心谷也开门营业。这五幢建在山林间的木屋和竹林、山泉为伍,游客能够静听山风、闲看日月,通过口口相传,节假日供不应求。

    “杖锡村有10平方公里,我们就是要倚靠独特的自然资源,真正将青山绿水变为金山银山。”鲁根水清晰地规划着杖锡村的转型之路:通过技术培育已形成了100多个品种樱花群,将每年的樱花节花期从15天延长至50天;种植本土映山红接档樱花花期,开创杖锡的“春天经济”;林下套种树莓和黄精,作为采摘游和中药材的增收新法子。今年,合作社又引入了食用红菇,待试种成功就大面积推广。“到时游客可以在山里采蘑菇,富有童趣。”

    鲁根水算了一笔账,只要合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光百合、树莓、红菇等几项种植预估就能够带来每亩8000元收入,切实促农增收。“我们要稳扎稳打,做大做强林下特色经济。”鲁根水说,目前,杖锡牌芋艿、柿子、花卉等系列产品已注册。“合作社并不盲目无限量扩种,而是不断更新品种,寻找新的合作项目。最近,合作社整理出2000多平方米仓库场地,和一家食用菌种植园合作,建设食用菌生产基地。”

    鲁根水表示,产业的兴起,需要政府的推动、生产基地的牵动、营销“龙头”的带动和专业市场的拉动,期待这“四轮驱动”让杖锡“林特经济”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