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4月02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亲人过世,家属办理后事还要遭遇多部门、多环节、多手续的繁杂事项,悲痛之余难免会有怨言。如今在宁海,家属办理亲人身后事,只要拨打一个电话就可解决——

从“跑5次”到“零跑腿”,是如何做到的

宁海县“12345”政务热线话务员正在接听群众电话。
(陈云松 孙吉晶 摄)
制图 徐胜男

    本报记者 孙吉晶

    宁海记者站 陈云松 蒋 攀

    人生漫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归宿。亲人去世后,家属已经很是哀痛,若在办理后事过程中再遇到多手续、多环节的繁杂事项,更会觉得身心疲惫,甚至出现过激行为。

    宁海县户籍人口约60万,2017年登记的正常死亡人口就有4000多人,至少涉及4000户家庭。

    王桂娟是宁海县第二医院的一位防保医生,她的其中一项工作职责是为正常死亡对象开具死亡医学证明。“死者家属特别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急匆匆赶过来,带来的资料往往不齐全,还得多跑一趟,这样的情况很常见。”

    宁海县跃龙街道有20万人口,分布在15个社区、27个建制村和20个经济合作社。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副主任葛劲男说,街道所属区域既有主城区,也有城郊接合部和位置相对偏远的农村。有时候,死者家属全套程序走下来,一天时间还不够。

    据了解,过去死者家属为亲人操办身后事,需要办理死亡证明、死亡医学证明、注销户口、登记火化、火化等多道手续,到所在村(居)委会、乡镇(街道)卫生院、派出所、民政部门、殡仪馆等5个部门至少跑5次。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材料不齐全,那就不止跑5次了。

        聚焦民生“关键小事”,“审批法庭”再发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破解这一难题并非易事。

    难在哪里?宁海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县委县政府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专项工作部部长葛仁元表示,难点在于一些部门从自身局部利益出发,出台了一些“于法无据”的前置条件,导致群众办事遭遇“藩篱”。要破解难题,必须倒逼政府各部门减权放权和优化服务。

    宁海首创的“审批法庭”再次发挥了作用。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中,宁海县以“基层改革也要重视顶层设计”为出发点,专门成立县委县政府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专项工作部(简称“县跑改部”),并根据裁减事项需要创设了独立于各部门之外的“审批法庭”。“审批法庭”由县法制办牵头,组成人员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两代表一委员”、法律工作者等,重点围绕减少前置条件、简化申请材料、优化办理环节等,建立“庭长负责制”“单数庭审制”“二审终审制”等机制,对全县行政权力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的前置条件进行逐一审查、清理和裁决,做到“瘦身”规范化。

    清除法外政务,是身后事改革的最根本前提。为此,县“审批法庭”以“法不授权便无权”为原则,根据《殡葬管理条例》等国家、省相关规定进行清理裁决,依法取消了医疗卫生机构在签发死亡医学证明前要求提供村(居)委会出具的死亡证明、在尸体火化前必须将死者户口注销等法外政务,化繁为简,在让群众少跑腿的同时,还能有效杜绝“死人领活钱”(死者待遇继续发放)、“死人被激活”(恢复死者户口办理相关事务)、“活人被死亡”(凭村里出具死亡证明继承遗产)等违法违规问题及其他不合理现象的出现。

    全流程再造,让群众不用跑

    “审批法庭”裁决后,消除了原先办理事项中存在的利益“藩篱”。可在葛仁元看来,这还不够,要通过信息化手段,改造办理流程,让群众不用跑。

    改革之前,死者家属要到村(居)委会、卫生院、派出所、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分头跑;改革之后,宁海以“政务钉钉”“一张网”串联各事项环节,全面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家属只要拨打“12345”政务服务热线,告知话务员死者姓名、死亡原因、遗体存放地点以及死讯报告者的姓名、与死者的关系和联系电话。通常情况下,话务员在完成信息登记后,编上号,然后在两三分钟内把死亡信息上传到“政务钉钉”,同时向死者所在村(居)的网格管理员再发送一条短信,以便让网格管理员第一时间掌握情况,进行及时处置。

    而在信息上传到“政务钉钉”群以后,相关事务处理已经在政府各部门内部展开:卫生院防保医生会同网格员或者村干部,上门开具死亡证明并告知户籍注销通知;民政殡葬所获知火化信息;公安等部门依法及时注销户口等。此外,群里的人社、民政、残联等各部门依据数据信息,依法第一时间停止津贴发放等。凡是涉及多个部门、需要通过数据流转的,一律通过“政务钉钉”群进行信息内部流转,做到无缝连接。

    对所涉事项的关键环节和细节,宁海均做到唯一性、精准性和必要性,如卫生院为死亡证明唯一开具机构;公安部门在死者死后第30天注销户口;死讯简况、户口注销告知书和送达回证等,都采取标准化格式样本。这些举措为实现“12小时内报告—12345推送指令—卫生机构出具死亡证明并实时推送—各相关单位分头落实责任”的业务流程打下了基础,也为相关人员标准化操作创造了条件。

    为确保“一次也不跑”,宁海建立了严密的组织网络和严谨的工作机制,成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乡镇(街道)实行3+X专班工作机制。建立了综治指挥中心工作人员、防保医生、民政管理员、户籍民警、网格员、部门工作人员等6支队伍。胡陈乡整合全乡村级事务人员,成立了由18人组成的综治网格员队伍,每人负责一个建制村。在乡政府做了7年殡葬事务工作的张华建是全乡的“身后事”联络员,管理着综治网格员队伍。他告诉记者,联络员除了要核实登记死者出殡、火化时间等,还要对火化后的骨灰进行跟踪。“骨灰不能乱葬乱埋,必须进入村里公墓。”张华建说,联络员要拍照为证,然后上传给县民政部门存档。

    宁海还对“身后事办理群”实行“月对账”,相关单位所涉事项于每月10日上传至工作群,进行二次信息共享和信息核查。同时出台了“身后事办理群”考核办法,对乡镇(街道)没有落实陪同人员、村(居)干部或网格员未在《户口注销事先告知书》送达回证上签名的,漏报或不按时报的、错报的,每一起都要扣分。而对全年无漏报、错报的,则给予加分。

    身后事“零跑腿”,家属纷纷点赞

    “姑父去世后,我上午打了你们的电话,下午镇卫生院的防保医生就赶到我家了。从开死亡证明到办理火化手续,我们确实没去跑过。”3月19日下午,当宁海县“12345”政务服务热线工作人员随机电话回访时,家住长街镇的陈先生如是回答。

    今年68岁的跃龙街道杏树社区居民王泽民对身后事改革更有切身体会。今年2月28日早上,王泽民96岁的父亲去世,他打了12345热线,半个小时后,医院的防保医生就赶到家里了。花了二十来分钟,相关手续均已办妥。而6年前他母亲过世时,办理同样的手续,他东奔西跑,整整一天都没搞定。“上门服务,方便了群众,很好。”王泽民说。

    身后事改革,触动较大的部门当属卫生计生局。正是在“审批法庭”的直接推动下,改革取消了医疗机构签发死亡证明的前置条件,而且倒逼卫生院防保医生从“办公室坐等”变为“上门入户办”,实现了作风转变。

    王桂娟说,推行身后事改革,曾在宁海县第二医院内激起了“涟漪”。按照实施方案,医院的服务区域要从原来的桃源街道扩大到相邻的跃龙街道。而跃龙街道去年一年的死亡人数比桃源街道多一倍,工作量增加了,防保医生还得走出办公室,自己开车东奔西跑。“上门服务,辛苦不说,死者家属会不会配合也是个未知数。”当时,院里的几位防保医生都很忐忑。为此,这家医院进行了多次讨论,最终确定由王桂娟一人专职从事这项工作。

    过去两个月,王杜娟一共为120多家丧户提供了上门服务。她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相反,不少村民对她主动上门表示赞赏。有的死者家属还特别客气,请她喝豆浆。以自己的一次跑腿,实现了家属“零跑腿”,王桂娟觉得这项工作挺有意义的。

    身后事改革,受到老百姓点赞,也为宁海正在全力推进的移风易俗工作创造了条件。根据宁海出台的政策规定,出殡车辆在10辆以内;普通花圈、电子花圈不能上路;鞭炮、电子礼炮不能一路鸣放。胡陈乡纪委书记陈健说,对于这一规定,刚开始老百姓大多不能接受。随着身后事改革的深入,当地百姓慢慢接受了丧事简办、丧事新办的理念,互相攀比、讲排场的现象少了许多。

    为了让身后事改革家喻户晓,眼下,宁海相关部门制作了《亲人身后事“一次也不跑”指南》和标准化工作流程图,下发到各乡镇(街道)、村(居),通过广泛宣传,让改革深入人心。宁海县主要负责人表示,把群众小事当做政府工作的大事,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提升政府公信力,这将是今后宁海“最多跑一次”改革聚焦民生事项的出发点。

    宁海“审批法庭”工作机制

    随着“最多跑一次”改革的不断深入,部分行政审批事项前置条件“理而不清、法理不足”等现象愈发明显,成为改革推进的“中梗阻”。

    针对这一现象,宁海县紧扣重点环节,探索建立审批裁决工作机制,创设独立于相关部门之外的“审批法庭”,以“法治思维+顶层设计”理念,向审批源头“动刀”,对行政部门审批事项的前置条件按法律法规进行审查“瘦身”,做到应砍则砍,通过给企业和群众“省事”,不断提高满意度和获得感。

    按照“法不授权便无权”的原则,宁海出台《“审批法庭”工作规程》,坚持“四个一律”:凡法律、法规、规章设定以外的,一律取消;能通过个人现有证照来证明的,一律取消;能采取申请人书面承诺方式解决的,一律取消;能通过网络核验的,一律取消。目前,对于各部门之前没有主动削减的事项,已清理取消了287项事项中的前置条件376个,清理423项事项的申请材料1576份,取消兼并审批事项46项。

    同时建立形成新标准。将前置清理做法和减项后的标准化操作,纳入《“审批法庭”工作规程》。要求部门发文必须设置明确的办事事项、办事材料、工作流程和数据流程,并对照省《系统指导目录》,制订《宁海县各部门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把清理后的事项关进“笼子”,做到只出不进、只减不增。对于新增的前置事项,凡未经“审批法庭”裁决通过的,一律不得实施。

    强化监管力度。切实变“重审批、轻管理”为“轻审批、重管理”,采取事前预警、双告知制度、双随机抽查、退出机制、部门联合检查机制等,加大执行和监管力度。对审批部门不自觉清除于法无据的事项,不执行“审批法庭”裁决决定的,加强督查通报,由纪检部门按行政不作为或乱作为追究责任,列入全县目标管理考核的扣分项。要求所有执法、监管部门主动从“严进宽管”转向“宽进严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由“审批法庭”逐个审核把关。

    截至目前,“审批法庭”共对38个部门的963项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进行了清理。

    (孙吉晶 整理)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