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 齐 “十三五”时期宁波提出了大力建设“一都三城”的目标,即建设东亚文化之都、音乐之城、影视之城、书香之城,其中,努力将“音乐之城”打造成为宁波向世界展示城市形象的文化名片。当前的宁波已拥有了一定的音乐文化底蕴、音乐人才队伍和音乐制造业,亟须在此基础上,打造一个符合宁波城市现状的、健康全面的音乐产业平台,来整合现有音乐产业链,繁荣音乐市场,为城市音乐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可持续的发展动力。 一、确立核心音乐产业与音乐消费双向驱动的结合点 宁波可借鉴世界著名的“音乐之城”发展模式,将音乐文化体验与音乐内容制作确立为城市音乐产业生态的主导元素。 首先,充分利用宁波影视产业蓬勃发展的契机,积极搜寻象山影视城等高规格影视音乐制作需求,将宁波交响乐团等本地优势音乐制作资源与其相对接。这一举措可以为宁波交响乐团吸引优质市场资本,加速乐团达成市场化运作,实现这一高水平音乐演出团队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利用宁波交响乐团的专业品牌效应及影视产业的集聚效应,吸引除交响音乐以外的其他音乐制作单位落户影视城周边,形成全面、一体化的影视音乐制作集聚区,最终能够形成国内一流的音乐创作与发布基地,搭建具有较高影响力的音乐创作和交流平台。 其次,发展城市音乐节庆文化,丰富城市音乐文化体验形式,形成品牌效应。重点宣传推广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阿拉音乐节、草莓音乐节等知名音乐节活动品牌,将其影响力和承办地点从东钱湖扩展至全市各个音乐演出场馆,如音乐港片区、老外滩片区、荪湖片区、文化广场片区等,以统一的视觉形象和时尚新颖的音乐主题吸引更广泛城市人群参与其中,以激发音乐消费需求。同时面向音乐分众,有针对性地推广宣传“交响音乐季”“宁波戏剧节”“新年音乐会”等高雅艺术品牌,保证音乐节庆文化的多样性、频繁性和专业性。 第三,整合宁波音乐旅游资源,以“宁波音乐港”和“象山影视城”为双核心,开发宁波音乐旅游新路线,提升宁波文化旅游的丰富度和吸引力。 二、发挥宁波交响乐团的旗舰作用,扩大本地音乐人口 为了让宁波的音乐产业拥有源源不断的音乐人才支持,本地音乐人口的培养与维护是宁波走向“音乐之城”的必由之路。而宁波交响乐团所拥有的国内顶尖音乐人才库,可为音乐人口的扩大助力。 首先,在维持对宁波交响乐团现有团队建设路线的基础上,积极鼓励乐团的高水平人才参与本地的器乐培训、专业讲座、巡回演出,让本地青少年人群及其他音乐爱好者能够享受高水平的音乐教育资源和专业的音乐体验。 其次,利用音乐节庆和合作演出等机会,邀请国内外一流音乐人和音乐团体向宁波观众献艺,让本地音乐节庆的号召力和专业性得到有力提升,让城市中的高层次音乐人才拥有获得与名家近距离对话的机会。 最后,建议尽快建立一所本地的高等音乐教育学院,为本地的音乐人才提供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宁波交响乐团在其中仍然可以发挥巨大作用,乐团音乐总监俞峰教授的中央音乐学院院长身份,将有助于宁波实现与中央音乐学院的“央地共建”计划,努力推动中央音乐学院在宁波开设分院项目。 三、搭建音乐全产业链交流平台,融合本地音乐产业体系 在本地音乐产业具备初步的国内国际竞争力之后,应积极发挥政策优势,积极促成本地的不同音乐产业互相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保障企业权益。 首先,积极组建全市音乐产业协会,将市内各个音乐产业企业、机构汇聚起来。全市音乐产业协会的成立,将有助于统筹协调各区县的音乐产业发展计划,如江北的音乐休闲产业、慈溪与北仑的音乐制作业、象山的影视音乐制作等特色产业,避免出现业态重复和孤立发展的情况。 第二,加强同本地演艺与传媒机构的合作,协同带动宁波演艺集团、广电集团等产业平台提升。通过强强联手,共同打造一流精品,宁波的音乐市场主体将获得更多联合打造优质作品的机会,更频繁地登上国家级、国际级的舞台,合力形成“宁波制造”的音乐产业品牌效应,在全国范围内打响本地音乐品牌。 第三,建立健全原创音乐作品保护及维权平台。针对新兴的本地音乐创作力量,加强对原创音乐作品的保护,形成多部门联动的版权保护机制,为音乐版权所有者提供版权登记、法律咨询、维权支持等一系列服务,努力将宁波打造成为具有全国领先水平的音乐作品版权保护示范地。 第四,设立音乐产业专项扶持基金。针对各个时期的音乐产业生态,重点扶持互补性高、品牌效应强的优质企业入驻、创作和运营,对市场效益突出的、群众反响较好的、业界评价较高的产业项目和创作运营团队予以奖励。 (作者单位:宁波大红鹰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