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4月13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引领万艘船舶的追梦人

——“12号”引航员潘国华的故事

编者按

    40年前,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从此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并深刻影响了世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锐意改革、扩大开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四十而不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

    “一滴水可以映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个地方可以体现一个国家的风貌。”东海港城宁波,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中,建设国际港口名城、打造东方文明之都的目标更加清晰;八百万新老市民,投身风起云涌的大时代,勇毅、笃行,奋斗、收获,前行的步伐更加坚定。

    回首过往志愈坚,勇立潮头再出发。今起,本报开启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别报道,将先后推出“潮涌东海岸”“宁波再出发”两大系列,回顾这座城市的重要历史事件,展现普通市民的奋斗历程和情感体验,看清这座城市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和世界定位,在大变革大开放中迎接新的辉煌。

    今天刊出“潮涌东海岸”之“百姓故事·时代风云中的宁波人”的第一篇报道。

    

    本报记者 俞永均 

    人物名片:潘国华,宁波引航站引航一科科长,潘国华创新工作室负责人,曾获“全国优秀引航员”“宁波市劳动模范”“海港工匠”等荣誉。

    人物感言:“创新引领未来”,作为引航员,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我将持续创新,助力宁波舟山港加快建成国际强港。

    走进宁波高新区绿园大厦25层,“踏浪逐梦”四个字格外醒目。每个月,潘国华都会在这里和同事进行业务探讨,帮助新引航员分析引航过程中的难点,共同寻找解决之道。

    “改革开放之初,宁波只有几座码头,每天只需引领一两艘船舶。现在,宁波舟山港平均每天进出万吨级以上船舶近百艘次,我们随时准备去虾峙门航道为大型、超大型货轮引航。”眺望窗外不断增高的新楼,宁波引航站引航一科科长、高级引航员潘国华思绪万千。

    “我遇上了改革开放好时代”

    1984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后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当年,宁波等城市被列为全国14个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

    其时,潘国华正在武汉河运专科学校(现为武汉理工大学航海学院)学习船舶驾驶专业。“从事航海工作是儿时的梦想,我庆幸遇上了改革开放好时代。”潘国华告诉记者,随着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各沿海城市急需大批引航员。经交通部研究,他们的专业改为海港引航专业。

    1985年,潘国华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宁波。“当时,宁波港的引航员不到10人,我的编号是‘12号’。”他回忆,那一年,世界第一大港荷兰鹿特丹港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为2.5亿吨和265万标箱,“而宁波港货物吞吐量刚刚跨过1000万吨,集装箱量几乎为零。”

    资料显示,宁波港于1979年6月正式对外开放,初期港口码头狭窄,基础设施薄弱。很快,镇海港区、北仑港区开始陆续兴建万吨级码头,同时开通了至日本神户、横滨等港口城市的国际集装箱航线。

    “毕业四年后,我开始独立引航,每年引领的外轮有150余艘次,但基本是中小船舶。”潘国华说。

    洋洋东方大港,何时才能迎来世界级超大型船舶?在潘国华的心中,这种期待变得越来越强烈,这也是他儿时梦想的延续。

    “我是宁波舟山港崛起的见证人”

    2005年12月,宁波-舟山港管委会正式挂牌,宁波、舟山两港整合迈出了重要一步。三年后,虾峙门口外30万吨级人工深水航槽顺利启用。此前,这里的自然航道最小水深只有18.2米,超大型船舶满载进港卸货必须先在外锚地进行减载过驳。

    “本世纪以来,中海环球、地中海奥斯卡、阿拉伯巴尔赞、商船三井成就等巨型远洋轮,频频停靠宁波舟山港,个头也逐年升级。”已引领过油轮、散货轮、集装箱轮、军舰等各种中外船舶1万余艘次的潘国华,为“世界级超大型船舶”引航的梦想终于成真。

    去年2月13日,在潘国华创新工作室成员的精心操作下,装载33.9万吨货物的超级油轮“泰欧”轮缓缓靠上宁波舟山港大榭港区45万吨原油码头。该轮是世界在航的最大载重吨级别船舶,本次靠泊创下了宁波舟山港单艘油轮实际装载量最大纪录。

    从超级油轮“泰欧”轮,到进入宁波舟山港核心港区吃水最深的 “威巴夫”轮;从开创中国海上原油在航过驳的新技术,到成功引领1.8万标箱的“美杰马士基”……近些年来,潘国华目睹了宁波舟山港崛起于世界港口之林的伟大历程。

    数据显示,2017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居全球第一和第四位,全年累计作业1.8万标准箱以上超大型集装箱船舶超过700艘次。

    “我要持续创新让港口更强”

    引航员,被誉为“海上国门形象第一人”。通俗地说,引航就是把进港船舶引进来,把出港船舶领出去。1996年,潘国华奉命去虾峙门锚地引领一艘日本籍10万吨级矿船。当时,潘国华才30岁出头,日本船长见这么年轻的引航员来指挥他,露出了不信任的眼神。潘国华不慌不忙地发出一条条指令,经过6个多小时的操作,矿船顺利地靠泊在码头。那位日本船长笑容可掬地走过来,拍拍他的肩膀说:“Very good!”

    随着港口和航运的跨越式发展,船舶大型化、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为此,潘国华和他的团队不断创新,研究新港区、新码头、新船型的引航技术。

    2013年7月,在潘国华团队的努力下,船长354米的“阿诺德马士基”成功掉头靠泊梅山港区,标志着该港区跃升为世界级的一流集装箱码头。梅山港区地处航门众多、潮流复杂的水域,特别是码头前沿可供调头的水域只有600米宽,掉头靠离超大型船舶一直是个大难题。

    “‘创新引领未来’,作为引航员,我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我将持续创新,助力宁波舟山港加快建成国际强港。”潘国华表示。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