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4月18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作为“百味之首”的食盐,其生产经营和销售机制去年迎来重大变革,成功打破地域藩篱,不断释放着市场活力——

盐业体制改革,变化触手可及

超市里的工作人员正在整理货架上的食盐。(殷聪 摄)

    去年1月,我国盐业体制改革正式拉开帷幕,让消费者拥有了吃盐的多样选择权,食盐生产者则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

    今年是盐业体制改革两年过渡期的第二年,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将给百姓生活带来触手可及的变化,食盐市场也将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

    近期,我市盐业体制改革再次升级,将按照国务院今年初公布的《食盐专营办法》,把依法治盐落到实处。

    一家独霸变成“三国杀”

    品种超600选择余地大增

    印象中,盐总是被放置在超市最不起眼的货架底部,价格便宜,也没有多少品种可供选择,包装似乎也多年没有变化。然而,记者近期在市区多家超市走访发现,货架上的小包装食用盐,无论是品牌还是价格、包装,都在悄然间发生了变化。

    在桑田路华润万家超市3楼,记者看到多达19个品种的小包装食盐摆满了整整7层货架。这些产品有的来自榆林、万州、合肥等省外的盐业公司,也有部分来自舟山、杭州以及宁波等省内的盐业公司。19个单品中价格最低的2元一包,来自安徽合肥;最贵的6.3元一包,产自浙江临安。

    据该商场客服副总魏桂玲介绍,盐业体制改革后,外地食盐品牌不断涌入我市,除了国内各大盐企品牌,也有不少漂洋过海而来的“洋品牌”。比如欧尚超市售卖的美国“莫顿”盐,一罐737克,售价19.8元。

    品牌多了,超市内的食盐品种也变得更加丰富。记者发现,食盐包装上不再只是井矿盐、海盐与湖盐等简单的标注,一些新奇的“概念盐”也纷纷加入食盐大家庭。比如海藻盐、竹盐、烤盐等。据市盐改办初步统计,目前进入宁波市场的省外盐企已超过80家,食盐品种更是超过了600种。“如今,外地食盐的品种、品牌已远超本地,但宁波的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本地品牌‘雪涛’。”魏桂玲说,以该品牌未加碘的澳洲精制海盐为例,该单品仅上个月的销售额便超过了700元,约占该商场食盐产品总销售量的10%。

    改革倒逼企业转型

    宁波盐企尝试差异化发展

    超市货架上的变化或许是静悄悄发生的,但行业内的震荡已是无比剧烈。据市经信委消费品产业办公室主任虞伟民介绍,改革将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按照盐业体制改革方案要求,改革后各地区将不再核准新增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和批发企业,确保企业数量只减不增。“这将倒逼食盐经营企业加快转换经营机制。照此发展,食盐或许会和其他调味品一样,市场占有率将集中在少数几家大型生产企业身上。”虞伟民说。

    “春江水暖鸭先知”。多年来牢牢占据宁波市场的两家盐企浙江杭州湾盐业配送有限公司及浙江省宁波晶泰盐业发展有限公司已明显感受到竞争带来的压力。

    “目前,小包装食用盐的变化虽然不大,但大包装腌制用盐的价格竞争已异常惨烈。”浙江杭州湾盐业配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

    市经信委、市市场监管局、市盐务局组成的专项检查小组正在检查榨菜腌制用盐。(殷聪 摄) 

    记者,目前,宁波市场大包装腌制用盐的批发价已从盐业体制改革前的每吨800元左右下降至现在的每吨500元左右,降幅接近三分之一。“经过初步估算,大包装腌制用盐的成本价为每吨460元左右,但现在外省流入的腌制用盐批发价仅为每吨400元。”该负责人说。

    “价格骤降的背后,是食盐产能的严重过剩。数据显示,全国的食盐产能已超过9000万吨,而食盐的实际消费量只有1000万吨左右。”市盐改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全省的产盐大市以及消费大市,我市去年的食盐产量为15.54万吨,消费量为14.33万吨,供需基本平衡。但随着外地盐企的不断涌入,我市食盐市场的供需平衡即将被打破,企业间的价格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不过,这类价格战老百姓基本感受不到,毕竟分解到一袋400克左右的小包装食用盐,其价格差别不会太大。

    面对激烈的竞争,食盐生产企业该何去何从?市盐政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盐业体制改革后,食盐生产企业可直接进入批发环节,带来食盐销量的上升。但同时,生产企业为抢占市场需要投入大量推广费用,可能导致利润增长水平远低于其销量增长,传统专营条件下的高利润率将不复存在。

    “食盐生产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必须走差异化的发展之路。”这位负责人说,去年,由汪涵代言的“益盐堂”广告登上央视一套,成为全国首家在央视投放广告的食盐生产企业;近日,被称为“盐改第一股”的湖南盐业发布全新品牌战略……宁波盐企如想在未来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必须扬鞭催马,加快走上差异化发展的道路。好消息是,“晶泰盐业”已迈出盐业差异化发展的第一步,其生产的澳洲海盐去年销售量一路飙升。

    宁波仍是缺碘地区

    食盐管理需把好碘盐关

    “盐自古以来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商品和战略性资源。盐业体制改革的初衷也是希望在相对市场化的基础上,加强对食盐的管理,保障食盐科学加碘工作的有效实施,确保食盐质量安全和供应安全。”市疾控中心地方病防治所所长张劼楠告诉记者,目前,宁波对无碘盐销售的控制比较放松,除了三江超市及医院附近的超市等固定销售点,不少小区内的小卖部也能买到无碘盐。

    但需要注意的是,因为自然条件限制,宁波依旧是轻度碘缺乏地区。对于食盐体制改革,张劼楠最关心的是碘缺乏病会不会反弹。他告诉记者,去年,市疾控中心对我市10个区县(市)155个乡镇总体水碘中位数进行了采集。结果显示,155个乡镇水碘中位数为3.1微克/升。根据《碘缺乏病病区划分》规定,居民水碘中位数低于10微克/升的地区属于缺碘地区。

    人体摄入碘主要来自饮食,而90%左右的碘通过尿液排出,因此尿液中的碘含量是评价群体碘营养水平的主要指标。去年,我市检测10个区县(市)的孕妇尿样1051份,其中尿碘值低于150微克/升的占62.13%,这表明我市群体碘营养水平处于碘摄入不足状态。

    “对于我市绝大多数市民来说,应该坚持食用碘盐,尤其是婴幼儿、青少年和孕妇、哺乳期妇女等特需人群,对碘的需要量更大。”张劼楠说,盐业体制改革后,生产企业进入流通和销售领域,食盐品种更多,消费者有了更大的挑选余地,选不选加碘盐、选什么浓度的加碘盐,都是消费者的自主行为。在这种背景下,会不会有碘含量不符合我市标准的食盐进入宁波市场?会不会出现消费者自主挑选后长期食用而造成碘营养缺乏?

    “如不采取措施,是非常有可能的。”张劼楠说。为此他建议,对入境宁波的食盐要掌握销售区域,能够追溯来源,一旦有问题便能找到源头。此外,进入宁波的食盐加碘浓度要适合,目前我市采用的是每公斤食盐中25毫克碘的标准,增加或降低标准可能会对居民碘营养产生影响。

    “有人认为,宁波海产品丰富,居民不缺碘,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张劼楠告诉记者,海产品中只有海带、紫菜等海生藻类含碘丰富,而其他鱼虾类的含碘量并不多。如果去除碘盐的摄入,其他食品对人体的碘贡献不到四分之一。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宁波居民腌渍食品摄入较多,可能存在补碘过量。但实际上,目前规模生产的腌渍食品加工企业使用的盐是无碘盐,居民食用腌渍类食品也不会增加碘的摄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