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4月24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如何拥抱中医药发展的春天

▶学生到中医院感受中医药。
▲市民在辨析中药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医药文化的传承发展,明确提出“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并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对中医药发展进行全面谋划和系统部署。《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等系列政策文件接二连三地出台,中医药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春天。

    本报记者 陈敏 通讯员 王珍珍 应于波

    宁波中医药有着悠久的传统,近几年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期。据统计,2017年,全市基层中医药服务量达到1095万人次,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服务量的22.7%。面对旺盛的社会需求,宁波的中医药事业还面临着怎样的挑战,有什么难点需要解决,该如何拥抱中医药发展的春天?

    宁波人热衷看中医学中医

    “越来越多的宁波人开始走近中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海曙区中医院副院长姚国红说。1994年,姚国红成为医院针灸推拿科医生,他说,那时来针灸推拿的人很少,而且基本上是身上有病痛的老人。但现在,到针灸推拿科要求服务的人多了,患者病种较以前更为丰富,除了身体有病痛的,一些睡眠不好、胃口不好的人纷纷加入针灸推拿行列,这几年,一些想身材苗条的、脸上祛斑的人也开始走入针灸推拿科。患者不再局限于老年人,从三四岁的垂髫小儿到八九十岁的耄耋老人都有,三四十岁的中青年患者占比更大。

    到底有多少宁波人在看中医?据海曙区中医院提供的统计数据,这几年该院每年的中医门诊量在30万人次左右,最多一天的中医门诊量有1500多人次。2016年,宁海县妇保院设立中医专门病房,以金玲丽为学科带头人的中医妇科在高龄不孕不育、产后调养人群中产生了虹吸效应,周边区县(市)对金玲丽的专家号“一号难求”,全院中医药服务数量和治疗效果明显提升,医疗业务收入提高4000多万元。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宁波人不仅热衷于看中医,还热衷于学习中医药知识,甚至有不少人学起了中医技术。

    宁海刘女士是宁海县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本与中医毫无关系,可2014年的一次生病就医,让刘女士深深感受到了中医药的博大精深,从此迷上了中医药。她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等书籍,购买网络课程《一病一讲》,背诵《药性歌括四百味》……从2016年起,经朋友介绍,她开始师从宁海县中医院副主任医师郑伟华。渐渐地,刘女士懂得了很多中医药原理,平时儿子有点咳嗽感冒,她也会试着搭脉问诊。

    在一些地方的老年大学,中医师常常成为香饽饽。宁海县老年大学开设中医养生保健班已有四五年,是老年大学里最为热门的班级之一。中医养生保健班每期招收学员30余人,课程设置主要涉及中医食疗药膳及四季养生、体质养生等方面。课后,学员们经常结伴到野外采摘具有食用、药用价值的野菜。

    宁波中医药服务实现基层全覆盖

    为保障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这几年我市不断优化中医药政策环境。2010年,市政府出台《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在全国率先实施中医药专项补助政策。2016年,我市在全国副省级城市和全省地级市率先成立中医药管理局。2017年市委市政府将中医药振兴发展行动列入《健康宁波2030行动纲要》。同时,我市印发宁波历史上首部《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宁波市推进社会办中医试点工作方案》,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有力推动了我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有中医类医疗机构261家。拥有三级甲等中医院1家,三级乙等1家,二级甲等6家,所有市、县(市)公立中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全市所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专科医院设立了中医科,全市有7家二级以上综合(专科)医院被评为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先进示范单位。全市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98%的规

    划内社区卫生服务站、85%的规划内村卫生室能提供中医药服务,有8个区县(市)被评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250家,以平均每年近20%的速度增长。基本形成了以市中医院为龙头、区县(市)中医院和综合医院中医科为骨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综合服务区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为网底,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融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和文化为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记者近日走进茅山卫生院走马塘社区卫生服务站,浓郁的中医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前来问诊的居民络绎不绝。茅山卫生院副院长马宏峰介绍,茅山1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已经建起了自己的特色中医药服务,尤其是中医适宜技术,已经遍地开花。

    据了解,鄞州区目前累计推广应用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有20多项,19家基层医疗机构均掌握6种以上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治疗技术方法,能开展中药饮片、针刺、艾灸、拔罐、刮痧、推拿、熏洗等服务。

    随着我市中医药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中医药服务。

    七大工程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市中医药事业虽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正如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徐伟民分析的那样,要拥抱中医药发展的春天,宁波目前面临着不少新的挑战。

    这些挑战主要表现为:城乡和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中西医并重不足,中医药医疗服务能力还不强,高层次人才不足,基层人才短缺等。

    以中医药人才为例。到2017年底,我市中医类别执业(含助理)医师有3802人,每千人口中医执业类医师达到0.48,已超过国家十三五规划0.45的目标要求。但是,仍然难以满足老百姓不断快速增长的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

    徐伟民这几天被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追着要中医师。“中医师难招,名中医更难找!”徐伟民告诉记者,现在好多医疗机构存在缺中医师的情况。一方面,各级各类中医院不断扩大规模,目前市中医院二期,余姚、宁海、象山、鄞州、海曙、奉化等7家中医院正在新建迁建扩建之中;与此同时,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以平均每年近20%的速度增长。医院规模的扩大,社会办医疗机构的增长,对中医医生的需求量势必增加。基层人才短缺,名中医资源更是稀缺。像王晖、王明如、董幼祺、洪善贻、崔云、叶海、沈力、王建康、马伟明、林吉品等声誉高的名医,日均门诊量惊人,工作相当忙碌。

    据统计,目前我市共拥有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指导老师10位,省级名中医17位,省基层名中医15位。这些名中医,绝大多数集中于市区各家医院,各区县(市)的患者想要看名中医,不得不大老远地赶到市区医院,不仅不方便,还进一步加剧了市区患者看名中医难的状况。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针对中医药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宁波市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已提出了具体的应对举措。按规划,“十三五”期间,我市将实施七大工程建设:中医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中医药治未病健康工程、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中医药人才培养培训工程、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提升工程、中药道地药材保护工程、中医药服务新业态建设工程。

    为保障这些工程的实施,我市各级政府将逐步增加投入,重点支持中医药传统特色品牌学科建设、市中医院全国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院建设、中医药特色小镇(街区)建设、中医药人才传承教育培养项目和中医药科学研究平台等五大项目建设。同时,建立完善符合中医药行业特点的财政投入、价格调整、医保支付、人才培养、适宜技术使用等政策机制。同时,积极开展社会办中医试点工作,推动中医医疗和健康服务多元化发展。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