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大牌头村村民正在家门口编草帽。 (陈章升 摄) |
|
▲图为款式各异的长河草帽。 |
近段时间,家住慈溪市长河镇大牌头村的傅秀珍一有空便会拿出咸草,在家门口编织草帽。拧、缠、钩、编……只见一根根咸草在她的指尖上“飞舞”。不一会儿,草帽的帽筒便已成形。“我们长河的姑娘从小就跟着家里的大人学编草帽。这一顶顶草帽,凝聚了几代长河人的情感记忆!”傅秀珍感慨道。 本报记者 陈章升 通讯员 谢燕彬 景 锦 十里长街家家编帽 像傅秀珍一样,编草帽是许多长河妇女的“拿手绝活”,当地自古就有“十里长街无闲女,家家尽是编帽人”之说。据考证,长河草帽业始于清乾隆五十年,由宁波古林传入。到清咸丰年间,长河已形成独特的草帽制作工艺,产品主销宁波、新昌、嵊州等地。 作为一种传统手工技艺,草帽编织在长河流传发展了数百年。目前,当地共有草帽企业40余家,年产值近2亿元。“2008年,‘草帽编织技艺’还被列入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所属镇就是我们长河镇。”沧田村村民张小红告诉笔者,“草帽要编得好,需要掌握技巧。如果在长河说起编草帽的高手,周荷花便是其中一位。” 张小红提到的周荷花是我市草编手艺非遗传承人,也是蓝天帽业的负责人。“长河人不但从小教孩子编草帽,还给他们讲长河草帽的故事。”周荷花说,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出口展会上,长河草帽惊艳四座获得了三等奖。“几年后,一家法国洋行的老板慕名来到长河。这位生意人发现长河的草编凉帽工艺精湛、价格低廉,从中看到了商机。于是,他便从南洋采购金丝草到长河发放,让手工艺人编成草帽后再收购销往国外。” 土产品做成洋产业 “编金丝草帽首道重要工序就是挑草。我们通常会将上好的细草分发给慈溪、鄞州等地的草帽手工艺人编织,然后定期回收草帽进行深加工。”长河镇乡下佬帽厂厂长丁军方说,“现在,一顶优质的长河金丝草帽市场价约1000美元,编织时间近半个月。去年,厂里销往美国、日本、韩国的金丝草帽以及其他高档草帽将近100万顶。” 走进乡下佬帽厂的展厅,人们能看到上千顶款式各异的草帽,除了身价不菲的金丝草帽,还有精美的巴拿马帽、日本草帽等。“这几年,我们厂的草帽款式、品种不断丰富。比如巴拿马帽,其原料采购自厄瓜多尔,在长河生产加工后销往美国。”丁军方说,“自前年以来,厂里陆续在技改上投入约500万元,进一步提升了生产效益和产品品质。” 在长河草帽企业不断提高生产效益的同时,当地的草帽手工艺人也在持续提升编织水平。“我们吸收、借鉴了竹编的技法,编织成重叠式的‘交眼’,使织成的草帽给人以双层的感觉。”周荷花告诉笔者,经过多年的发展,长河草帽编织原料也由原来单一的金丝草,逐渐扩展到南特草、咸草、日本纸草等十多种原料。 小草帽打响大品牌 为了让更多年轻人了解长河草帽的历史,2008年,长河镇修建了长河草帽业小学纪念馆。周荷花说,这所小学是20世纪30年代长河帽商张文焕、张大兴等人发起兴建的。“当时,学校创建人在每顶草帽的收购价中抽一分钱作为赞助,所有人积极响应。无数顶草帽‘盖’起了这座草帽业小学。” 历经岁月沧桑,长河草帽业小学已成为传播长河百年草帽文化的载体。“现在,镇里经常组织学校师生参观纪念馆,邀请草帽非遗传承人开设草帽编织体验课。每年,我们还会在这里举办草帽编织大赛。”长河镇相关负责人说,“目前,镇里正积极引导草帽企业发展电商,同时加快‘机器换人’步伐,让现代化的生产和销售方式赋予长河草帽业新的活力。” 令人期待的是,长河镇计划联合乡下佬帽厂,采用企业出资、政府协同方式打造一个近3000平方米的草编工艺博物馆。未来,人们在这座博物馆不仅可以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特色草帽,了解它们的编织技艺,而且能在大师们的指导下体验长河草帽编织,现场定制喜爱的草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