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5月03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浙江工商职院探索校企双主体育人

为智能制造潜心造匠

浙江工商职院3位2017届毕业生赴德参加在职培训,得到德国同行点赞。
浙江工商职院学生在企业跟随外籍工程师真题真做学技能。

    日前,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2017届毕业生阮怡伦和他的两位同学圆满完成了在德国的在职培训后返甬。此次他们是以宁波均普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员工的身份前往德国,为时70天,参与并完成了西门子电机装配线项目的后期生产装配调试,受到德国同行的交口称赞。

    是什么原因使得毕业不久的高职生迅速成为这家在全球16个国家拥有45个研发及生产基地的大型上市公司的业务能手?均普公司人事主管邱经理一语道出了其中的缘由,“我们和浙江工商职院联合培养人才,早在大三的时候,他们就是公司的准员工了。”

    近年来,浙江工商职院一直致力于服务地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先后和均普公司等企业合作试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打通人才培养供给侧和需求侧之间的通道,在聚焦教育机制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校企合作打通育人通道

    均普公司是由其母公司均胜电子集团通过一系列的投资、境外并购与整合后成立的一家高科技企业,总部设在宁波,公司主营业务是为高端客户提供装配测试设备与生产线以及各类工厂自动化解决方案,简称“非标准自动化”,即根据客户的用途需要,为其量身定制从方案、加工、组装到调试的一体化生产解决方案。

    “我们太需要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的人才了!”邱经理说,非标准自动化行业只有1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发展迅猛,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转型升级的同时关注到生产自动化这一领域。这给行业带来很大的发展空间,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也愈加迫切。基于公司全球化发展战略和客户群体,对人才要求非常高,他们希望通过与地方职业院校的合作,培养兼具国际化视野和业务技术背景的高素质人才。

    由外方总经理带队的企业考察团队发现,浙江工商职院不仅在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建设方面与公司业务较为匹配。该校提出并长期坚持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首席工人、技术能手带徒工程”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他们熟知的德国双元制职业培训模式有许多相似之处。不仅如此,学校主动对接区域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需要,以“工业4.0”标准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让人才培养紧跟产业发展步伐,更让前往学校实地考察的企业代表刮目相看。

    于是,校企双方在2016年7月达成协议,从浙江工商职院智能电子学院(汽车服务学院)选拔15名电气自动化技术或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大三学生,学校派出高水平实训指导教师,企业投入专项资金,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为导向进行定点特殊培养,对于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取得毕业证书且符合招聘要求的学生,将直接安排就业。

    ■双主体育人强化实施效果

    “从2014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项旨在推动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政策性文件,但实际推进的过程中常常由于企业参与度不高、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校企合作不深等原因,导致最终的实施效果不够理想。”浙江工商职院智能电子学院(汽车服务学院)副院长李方园称,学校与均普公司的合作中重点强化了校企双方的双主体地位和责任,由学校和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试点班学员选拔,共同组建师资并实施教学。同时,还设立了企业在学徒培养中的职责清单,以及学徒学习跟踪单,为教师和学生的在岗学习提供了制度保障。

    经过周密规划,校企双方共同构建了以提高学生知识、技能和素养水平为目标,以“初级学徒→中级学徒→高级学徒”三级学徒为途径的从“学生(准员工)→毕业生(员工)”身份递进式转换的人才培养总体思路。

    在该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素养、专业基础技术技能和岗位技术技能等模块的学徒课程体系被重新构建,课程标准精准对接企业岗位需求,学徒的理论课和实践课课时占比在不同学习阶段不断变化,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教学任务也适时调整。

    与此同时,双方还根据企业实践质量标准共同遴选并设定了电气安装车间和机械加工车间为专门的“学徒型企业车间”,制定了车间的运行与管理规范,核定企业的投入成本,加强品质、绩效和安全管理。“把教室搬到了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中,真正实现了‘教师与师傅’‘专业与产业’‘学校与企业’的点线面对接。”

    ■教学做结合提升核心技能

    每天7时半,浙江工商职院大三学生汪华臻都会搭乘均普公司的班车到企业“上班”。换上工作服,从晨读英语、学习理论知识,到进入车间练习车床、铣床、磨床、钻床等高精度设备的规范操作,再到跟着企业师傅参与具体项目,直到下午5时再坐专车返回学校……对于这种企业准员工和学生双重身份切换,他非常适应。即将面临就业的他已经完成了校企双方共同对其从初级学徒向中级学徒,再到高级学徒的晋级评估。他表示有信心被均普公司录用,成为阮怡伦学长这样的业务能手。

    汪华臻认为,在企业生产环境和生产流程中学习与在学校学习最大的不同就是综合性和动态性。老师讲的专业知识基本都是针对理想状态下的情况,而在企业跟着师傅做真实项目,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技能解决复杂的问题。因为做的是“非标准自动化”,哪怕已经完成的部分还可能根据客户的要求再作改良,一段时间下来就觉得自己的知识技能突飞猛进。

    作为第一批试点班的毕业生,阮怡伦则认为这种“教、学、做合一”的方式不仅能学到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能浸润到企业文化中,通过不断的体验、感悟、模仿,全面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也正是因为出色的工作表现,加上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使得他和另外两位毕业生脱颖而出,获得了赴德在职培训的机会。

    邱经理称,“通常培养一名成熟的装配技师需要5至8年的时间,而现在看来,采用校企合作育人的方式至少能把时间缩短2—3年。”

    据悉,校企双方已达成意向,2018年9月起,第三期合作育人的专业从原来的2个专业拓展至3个(新增数控技术专业),人数增加至23人,同时将尝试国内和国外两个阶段的培养方式,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

    ■产教融合服务智能制造

    事实上,除了与均普公司开展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浙江工商职院还先后与宁波晨江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宁波福特继电器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项目,现已完成3个试点班共计52人的学徒培养工作。目前,学校正在与神州数码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众业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进行洽谈,把已经成熟的经验及模式加以复制和推广,并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李方园称,经过这两年探索实践“学生(准员工)→毕业生(员工)”身份转换中“初级学徒→中级学徒→高级学徒”三级学徒为途径的递进式人才培养,不仅提升了人才需求方的满意度,同时也推进了相关专业的建设,使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近两年,相关专业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获省级奖项共计54项,其中一等奖16项,全国高职高专‘发明杯’大学生创新大赛银奖1项、铜奖2项,省大学生创新项目9项。

    校企合作试点现代学徒制,实现了技术、工艺性能与企业生产需要和社会技术发展同步。相关专业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也得以显著提升,近两年科技服务经费超过200万元,累计为企业员工开展智能物联及机器人培训400余人次。

    浙江工商职院校长姚奇富表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未来,学校将进一步加快教育机制改革,主动对接宁波作为“中国制造2025”首个试点示范城市的发展需要,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培养更多的创新型技术应用人才。

    (蒋炜宁 姚敏明 文/图)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