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正伟 想象一下,只要扫一眼,就能察觉人的内心波动,让图谋不轨的人无所遁形,防患于未然。这样的科技是不是很酷! 近日,记者从高新区获悉,宁波阿尔法鹰眼安防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出了这样一套系统,并美其名曰“阿尔法鹰眼”。 “阿尔法鹰眼”的学名是情感人工智能反恐安防系统。它的理论基础是1914年生理学医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奥地利科学家巴拉尼的“VER前庭情感反射”:人体自体原发性紧张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会通过能量的变化表现出来。巴拉尼的发现在100年后被一群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延边大学和韩国汉阳大学从事数学、计算机和电子工程研究的专家加以发挥和突破。他们在宁波引入人工智能来探寻肌肉微振动与人类自体原发性情感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帧间运动振幅统计算法来发现每秒30帧振动变化间的规律。简单地说,从视频图像反映的你面部肌肉0至1μm(1μm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六十分之一)之间的振幅或0-10Hz之间的频率,“阿尔法鹰眼”都能“读”出你的情绪变化。 和人脸识别不同,“阿尔法鹰眼”是一种动态识别,可因时因地因人开展工作,还会像“阿尔法GO”一样不断学习、进步。 在实际运用场景中,“阿尔法鹰眼”会通过阈值设定给出不同的安全状态,例如小于60%为安全,大于60%为危险。当然你也可以根据需要个性化订制阈值。这样,当被检测者走过摄像安检通道的5至10秒内,“阿尔法鹰眼”就能分析出该人的安全值,如果显示安全状态阈值大于60%,意味着该人的情绪和行为异于常人,需要进行进一步安全检查。“阿尔法鹰眼”就是这样在无任何已知信息的情况下快速识别出有犯罪意图和暴力倾向的潜在危险人群。 据悉,全球安防技术沿着“看得见——认得出——读得懂”的脉络在发展。“海康威视”的视频探头解决了“看得见”的问题;“人脸识别”技术帮助安保人员更好地“认得出”危险;以“阿尔法鹰眼”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则瞄准“读得懂”的未来。 目前,“阿尔法鹰眼”已在北京南站、广州白云机场、乌鲁木齐客运站、二连浩特边防站、杭州地铁站等地通过实际功能应用测试,验证了其真实性和实用性,并获得了权威机构的检测认证。 近年来,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无人驾驶汽车吸引了众多企业的关注。除无人驾驶外,一些与安防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无人行业也逐渐发展了起来。据悉,在宁波阿尔法鹰眼安防科技有限公司的发展规划中,相关产品将从单机版向系统版、网络版不断迈进。单机版注重的是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系统版专注技术集成与创新应用,网络版则瞄准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未来,“阿尔法鹰眼”还会有“人工智能安防气象云图”“潜在高危人员预警平台”这样“逆天”的科技产品亮相,布下“天罗地网”让可疑人员无处遁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