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晓峰 通讯员刘益 李伊贞)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经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为了遏制此类犯罪,我市专门组建了市反诈中心,并动用一系列资源用于保护人民群众的“钱袋子”。比如,根据异常疑似被骗通信号码进行人工干预,对当事人进行劝阻。这一机制是卓有成效的,使得不少人躲过了骗子的“魔爪”。但遗憾的是,总有个别人不把警方的“劝说”放在心上。日前发生的一起案件,就需要广大市民引起重视。 4月23日上午8时30分许,鄞州邱隘镇回龙村的王先生接到一个电话:“我是医保中心的工作人员,经过我们调查发现您的医保卡在异地消费了大量金额……”这是一起典型的冒充医保诈骗案,骗局非常老套,但王先生还是“上钩”了。在被骗了1万多元后,他终于醒悟过来,自己遭遇骗子了,悔不当初…… “在骗子联系他的时候,根据大数据比对,确定这个号码很有可能是诈骗电话。我们接到上级推送的信息,立即通知了他本人,让他提高警惕。”邱隘派出所的民警告诉记者,说起这事真让人“哭笑不得”,此前他们多次拨打王先生的电话,但他均未接听。为了保证他不被骗,派出所还特意安排民警和协管员上门走访,面对面告知他这是诈骗电话。当时王先生一口答应了下来。民警离开不到1小时,他就找派出所报警了,称自己还是被对方的花言巧语忽悠了,上当受骗了。 “这件事值得吸取教训,一旦有民警上门或者打电话、发短信提醒,一定要引起重视,千万别警惕过头,认为这是冒充公安诈骗。”市反诈中心相关负责人说,反诈中心设立了一个电话回访劝阻工作小组,里面的姑娘们专门打这样的电话来劝阻疑似被骗群众。“今年以来,我们已帮市民成功止付97次,涉及金额3094.68万元;成功回访劝阻案件379起,劝回转账资金3446.98万元。”这位负责人说。 但类似的“乌龙”事件一点也不少。比如曾有一个高中毕业即将上大学的女孩接到诈骗电话,对方告诉她其银行卡涉嫌非法洗钱,并假造了一张“通缉令”发给她。涉世未深的小女生吓坏了,按照对方要求保持通话。电话回访劝阻工作小组获悉后,立即拨打小女生电话,可一直提示“电话占线”。无奈,她们联系了小女生的父亲,可对方异常警惕,以为她们是骗子,没有按照她们的提示先去联系女儿,反而一再跟她们纠缠,耽误了时间。最终,当这位父亲被说服并去联系女儿时,小女生已经被骗了。 那么,如何快速而又有效地识破骗局?市反诈中心整理了六个“一律”防骗技巧:只要谈到银行卡,一律挂掉;只要谈到中奖,一律挂掉;只要谈到电话转接公检法,一律挂掉;所有短信,让你点击链接的,一律删掉;微信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提到“安全账户”的,一律是诈骗。 电话回访劝阻工作小组的姑娘们正在拨打电话。(公安部门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