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5月08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谢毕傲给受捐者写了一封信

“加油,我的亲人!”

    本报记者 陈 敏

    通讯员  高雨峰

    昨天早上,谢毕傲早早就起床了,心里不是一般的激动,因为今天,他将启程赴杭州为一名血液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

    相隔七年的爱心奉献

    今年37岁的谢毕傲是奉化区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副主任,在部队时因立功多次受嘉奖,生活中更是一位有爱心、讲奉献的人,加入义工队伍,参加各种公益活动,还经常带着儿子去福利院看望老人和孤儿……

    他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故事要从2011年说起。那年6月,谢毕傲参加无偿献血时看到了中华骨髓库的宣传资料,当场就填写《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同意书》,采集血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志愿者队伍。

    今年1月中旬,谢毕傲突然接到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得知自己居然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

    “虽然我和患者素不相识,不知道他或她是谁,但想到这个世界上可能只有我能救他(她),我就感到责任重大。近段时间,我非常爱护自己的身体,因为我要去延续另一个人的生命。”为保证成功捐献,向受捐者提供更优质的造血干细胞,谢毕傲每天服用两片维生素C以提高免疫力,同时主动调整饮食,加强体育锻炼。这一坚持就是一个多月。

    情真意切的一封“家书”

    非血缘关系之间造血干细胞的配型成功率,只有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在谢毕傲心中,那位躺在病床上等待他捐献的患者,从此将与他血脉相连。前天晚上,他提笔给这位“亲人”写了一封信。

    “加油,我的亲人!”信中,谢毕傲说,“很幸运!命运在不到万分之一的几率中让我俩能够配对成功,让我俩彼此成为亲人。很幸运!对我来说终于可以圆梦。军旅出身的我,一直都想为国家和人民作些贡献。因为我的成长之路是受党培养、受他人帮助的‘索取’之路,‘得到’的远远大于‘付出’。”

    信中,谢毕傲还说:“请你不要有负担和亏欠,因为这次捐献我得到的绝对比我那么一点点‘捐献’有价值得多,我的理想得到了实现,我的良心得到了实现,这已经足够……我不希望你和你们家来感谢我、报答我,因为真的不需要,也没有任何必要。假如非要报答,那就等你痊愈后,我们一起来回报社会好了。”

    这封“家书”,谢毕傲已经交给奉化红十字会,并由奉化红十字会上报给了省红十字会。

    昨天上午,谢毕傲在妻子和儿子的陪同下住进浙江省中医院,并开始注射动员剂。他说,自己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据了解,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我国挽救白血病等重症血液病患者生命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我国等待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超过100万人。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现有220万多名志愿者。我市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已有1万余名志愿者,实现捐献75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