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格长”和居民面对面交流。(陈朝霞 桂琳 摄) |
上午是看望孤寡老人的“敲门者”,中午是查看河道环境的“巡逻员”,下午又成了调解邻里矛盾的“老娘舅”,在海曙区段塘街道南苑社区,“网格长”汪威靠着每天的“角色扮演”,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打理得井井有条。段塘街道一共有70多位汪威这样的“网格长”。该街道前不久在全省建设平安浙江工作会议上,捧回了由省委省政府颁发的“省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奖,成为海曙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通讯员 张 立 董建亚 本报记者 陈朝霞 “这里有人往苏家河里倾倒垃圾,已劝离,希望相关部门尽快协助清理。”这是雄镇社区“网格长”李梁波通过E宁波手机终端发在宁波市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上报的信息。他回忆说,当时在日常巡逻走访时,发现河道边飘来一股臭味,走近一看发现有人开着面包车载来一大堆海鲜垃圾,正往苏家河里倾倒。“太过分了!你这样不仅污染了环境,还破坏我们‘五水共治’的成果。”李梁波一边记下车牌并拍照留好“证据”,一边上前大声呵斥倾倒者。把人劝离后,李梁波通过信息系统上报、流转把问题转给街道“四个平台”,很快城管中队和保洁中心工作人员就赶到现场进行清理。 如今,段塘街道的“网格长”形成了一张密不透风而又快速反应的大网,在维护辖区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要求每一位‘网格长’在辖区多走访,主动入户入企,倾听民意,发现问题,协调解决群众困难,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段塘街道党工委书记裘骥表示,街道把辖区划分成78个网格,并对“网格长”实行“定格、定员、定责、定岗”,实现居民小区、企业园区、河流道路、公园绿地的全覆盖,通过实地走访巡查、事件上报处置、维护基础信息等方式,打通了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街道各类事务多而杂,工作面广量大,仅靠“网格长”外出找问题显得有些被动。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实际工作中,裘骥发现,部分小问题“养大”后变得棘手,一个原因就是事先未进行预判。“研判预警并提前介入,这是如今我们对‘网格长’的一个培训重点。”裘骥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去年南塘社区“接电事件”。得益于完善的提前预演,社区‘网格长’当起了“推演家”,数次路演小区外单位接用小区配电站的施工项目,模拟居民的反应和反对意见。“现实中居民的各种反应,我们‘网格长’都稳妥应对。”裘骥说,最终项目得以顺利落地,离不开“网格长”的汗水和付出。 此外,在段塘街道提高公共安全指标过程中,“网格长”化身“安全员”和“检测员”,在专业部门的指导下,检查了442个辖区单位的安全现状,治理小区16个消火栓,并发现各类食品安全隐患1750条,协助受理投诉举报17起。 管好自己的包干区成了街道每一位“网格长”的小目标。据悉,去年以来,段塘街道“网格长”共上报处置涉及治安隐患、危房排查等问题事件6000余件,走访重点人员5.7万人次。2017年街道网格建设各项考核指标领跑全区,4次季度考核中网格满分率均列全区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