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理论周刊·学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5月17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端声音

不“输入”外国模式 也不“输出”中国模式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杨凤城在《人民日报》刊文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拥有党员最多的大党,是一个有着近百年历史且具有革命、建设、改革丰富经验的大党,是一个领导着13亿多人口的大国、执政将近70年并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大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这个“大的样子”既蕴含着辉煌的历史、骄人的成就,也体现为开阔的胸襟、海纳百川的气度、会当凌绝顶的眼界。同时,这个“大的样子”还包含着一种传统和精神,即中国共产党以自身的经验和发展为世界的繁荣发展尤其是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借鉴、启迪和帮助。

    立足中国、胸怀世界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品质,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是中国共产党处理与其他政党关系的重要理念。虽然时代不同、具体表现方式各异,但精神始终如一。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无论革命时期、建设时期还是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一方面以开放的姿态学习世界上最先进的思想、理念、制度、经验,另一方面对于中国经验、中国道路从不秘而不宣,而是希望能够对人类进步事业有所裨益、有所贡献。历史与现实都表明,我们党从不自我封闭、夜郎自大,一直善于吸收最先进最有价值的时代营养。与此同时,我们党也一直在发挥着世界影响,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创与发展,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当然,我们也明确指出,这绝不意味着中国共产党要求别的政党、别的国家“复制”中国的做法。我们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中国共产党所做的,是“通过推动中国发展给世界创造更多机遇,通过深化自身实践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同世界各国分享”。

    在实践中

    发现和发展真理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杨耕在《光明日报》刊文指出: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以“本报特约评论员”名义在头版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40年前刊发的这篇文章重申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社会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由此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催生了思想解放运动,并为恢复和发展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哲学基础;更重要的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及其引发的讨论,实际上是当代中国改革的先声,拉开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的序幕。

    40年后的今天,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站在这一新的历史方位重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深深地体会到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确“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深刻地感悟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早在马克思主义创立之初,马克思就提出并科学地解答了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仅重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且强调实践是检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路线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这同样是思想上的拨乱反正。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开了当代中国思想解放的闸门,破除了阻碍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思想障碍。

    经济学研究

    关键要真正解决问题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在《经济日报》刊文指出:现在的经济学研究,出现了值得警惕的现象。一方面是有些研究太抽象,学问越做越大,老百姓越听越迷糊;或者脱离了中国现实,试图用西方经济学的那一套来解答中国问题。中国经济研究需要吸取世界经济学研究中的科学部分,但解决中国经济问题,不能全盘照搬,需要“中西医结合”。另一方面,也有一些经济学家为了迎合市场,把经济学研究做得过于简单,分析问题从现象到现象,只谈表面,不看里子,缺乏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研究,进而总结规律,解决问题。

    经济学是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学科。我们有责任、有义务通过加强经济学科建设,找到既符合中国国情,又符合市场规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引导更多公众对中国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理性思考。这样的经济学研究,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才是真正有益的。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