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三江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5月21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曙让助残之路充满“爱与希望”

——写在第二十八次全国助残日之际

残疾人志愿者在海曙区公益一条街回馈社会
“盲人读书会”普及手机语音阅读软件
残疾人阳光合唱团每周都进行定期排演
聋人集邮作品和书画展
阳光家园学员在志愿者指导下制作贺卡献礼母亲节

    本报记者 陈朝霞 

    通讯员  丁梦莹  陈亮

    供图   海曙区残联

    助残公益集市热闹举行、残疾人合唱队走进乡镇展现风采、残疾人运动会火热进行……在5月20日第二十八次全国助残日前后,从机关到学校,从社区到乡村,海曙区处处有扶残助残和残疾人回馈社会的实际行动,关爱残疾人、帮扶残疾人,构成了海曙城乡动人的风景线。

    在助残之路上,海曙区辛勤耕耘,播下“爱与希望”的种子,践行着本次助残日的主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不仅让爱心温暖着广大残疾人的心,而且残疾人保障与服务更为完备、城乡助残工作更为同步,残疾人与健全人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

    顶层设计 织密政策保障网 精准助残

    海曙区非常重视助残工作,区财政年均投入近1亿元做好残疾人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等刚性政策保障。区划调整后,持证残疾人有18124名,净增2.6倍。针对海曙区城乡二元结构下残疾人工作体量、服务对象、工作模式发生的巨大变化,海曙区坚持以残疾人为中心,继续织密政策保障网,在综合推进残疾人事业的基础上,以建设社会化助残服务体系为突破口,集中力量破解难题、补齐短板,推动“保障”与“服务”两条主线同步高速发展,切实解决残疾人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满足广大残疾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谋好篇、布好局。

    去年以来,海曙区针对因历年来各级各地惠残保障政策“提标扩面”造成的差异,梳理了19类政策27项补贴差异,调研起草了《海曙区残疾人社会保险补贴实施办法》,对一些政策重叠的享受对象进行了固化。以落实国务院“关于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两项补贴为重点,精准落实各类保障政策,扩大保障覆盖面——其中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3511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7701人、未就业残疾人生活补助5814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补贴1232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补贴267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补贴1003人、残疾车主和福利企业下岗职工进平台补贴401人。

    庇护性就业模式走在全市前列。自2013年海曙在全省率先推出政府采购残疾人庇护就业制度以来,云乐社区添翼助残服务中心等14家阳光家园推出了各具特色的工疗模式;五谷画坊残疾人服务中心的板画等文创产品受到市领导的肯定,获得市委办公厅、市外事办的采购下单;西门街道彩虹桥残疾人服务中心“多肉植物”受到市民追捧。

    围绕精准康复政策一张清单,海曙区积极落实残疾人康复需求动态调查登记、定点评估和专业机构精准服务等关键环节。据统计,2017年以来,海曙区转介17周岁以下儿童青少年康复训练190人,家庭医生签约11300余人,签约率60%。为残疾人适配助视器52台、助听器118台、矫正器12台、假肢10例,开展各类辅具辅及适应性训练2298名、盲人定向行走训练32名、视功能训练22名、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310例、髋关节置换手术2例、发放康复医疗救助卡490个、精神病服药1652名、住院救助95名等61个康复项目,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率达到70%,累计服务4541人次。

    形成合力 社会化助残 撑起“一片天”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残疾人服务需求越来越个性化,社会助残力量异军突起,多种多样的个性化服务不仅让残疾人共享阳光雨露,也和政府助残一道,撑起海曙助残“一片天”。

    今年在“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海曙区丰富多彩的社会化助残工作,让人眼前一亮。

    5月10日,一场残疾人集邮文化盛宴在海曙区举行。作为海曙区最早集邮的票友,从1985年开始就收藏邮票宋荣祥和妻子忻瑞娣夫妻俩特别开心,他们拿出了一张获奖极限片《救盲检查及眼睛康复》,吸引了参观者的眼球。“这张极限片是奥比斯救盲30年的时候发行的,是我很骄傲的一件作品,这次把它展示出来,希望能唤起更多的人来关注关心残疾人。”宋荣祥在纸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我和你一样,一样的坚强……”一曲耳熟能详的《和你一样》在鼓楼地铁站回荡。在今年的“世界唐氏综合征日”活动上,来自“馨之园”社会助残服务中心的5位“糖宝”首次面向大众,表演了自己的拿手戏,呼吁社会各界更加关心这些“糖宝”。对这些“糖宝”家庭来说,“馨之园”的帮扶像是一道光,照亮了他们灰暗的生活。

    不仅如此,海曙区通过“馨之园”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受益面广、受益对象直接、社会效益明显的助残项目,在个性化康复与培训、家庭生活、社会融入、婚恋交友、文体娱乐活动、无障碍出行、心理咨询、社会助残理念推广等9大领域广泛对接残疾人需求。

    据统计,“馨之园”成立以来,依托各类社会资源,有效解决残疾人需求1.23万件,累计服务2.25万人次,初步形成政府扶持、残疾人“点单”、平台运作、社会组织承接的良好运作机制。“通过举办展览等活动,让残疾人士更加深入社会,也让社会大众更加了解他们,他们努力乐观的精神,同样会感染身边的人;而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益众筹’培育社会助残创新项目,则形成社会助残合力。”“馨之园”社会助残服务中心负责人说道。

    今年,海曙区残联通过社会公开征集、筛选确定了16个项目予以培育。“金翅膀送文化下乡”“千手公益送医进乡镇”等项目服务领域首次拓展到乡镇。“我们依托各乡镇、街道基层文化站点,为残疾人提供就近就便的文化服务,全区残疾人社区文体活动参与率在70%以上。”海曙区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海曙整合了106家社会助残组织的力量满足残疾人个性化需求,实现了残疾人与社会爱心资源之间的供需对接。

    反哺社会 “助人自助” 传递浓浓正能量

    5月10日上午,宁波市公益街上的助残公益集市热闹非凡,一支由残障人士组成的特殊的便民公益服务队在诸多的公益队伍里显得格外抢眼。这支来自海曙区五大残疾人专门协会的成员们,正联动服务过往的市民。

    来自肢残人协会的曹大姐带来了“印章篆刻”服务,只见她端坐在轮椅上,凭借着一双巧手“点石成金”。“这么小的印章,却刻画得栩栩如生,这肯定下了一番苦功夫。”路过的市民目睹了曹大姐的手艺后赞不绝口。

    相比肢残协会的“先声夺人”,聋人协会的证件照拍摄团队则是“无声夺人”。简单的一把木椅、一方白色的幕布、一台照相机,然后“咔嚓”一声,留下美丽的瞬间。“以往残障人士受到社会的诸多关爱,这次他们发挥各自特长,用自己的技艺回馈社会,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充分展示了残障人士的风采,赢得了市民的交口称赞。”海曙区残联理事长邱少军说。

    “我爱你中国,我要把最美的歌儿献给你,我的母亲,我的祖国……”日前,在鄞江镇的“趣湾”庄园,海曙区残疾人阳光合唱队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沙龙活动。在郁郁葱葱的庄园里,合唱队队员们一会儿对唱抒怀,歌声悠扬、余音缭绕;一会儿团体大合唱,气势磅礴、铿锵有力。《我爱你中国》《红旗飘飘》《爱,因为在心中》《珊瑚颂》等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倾泻而出,这不仅仅传递了合唱队员的心声,更奏响了海曙区残障人士的时代强音,把社会化助残服务延伸到乡村,为海曙“以城带乡、城乡联动”“美海丽乡村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盲人作家、“山花奖”获得者陈效平积极参与海曙区社会化助残工作,4年来累计为22名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子女免费辅导作文,受到学生们的爱戴。他还每年定期为海曙区社工进行社会工作案例写作辅导,为市区各级书友会、特殊教育提供阅读推广和盲人阅读软件培训十余场。

    段塘街道南苑社区的吴俭身患小儿麻痹症,14年如一日参加社区修理小家电等便民服务活动,带动更多人加入志愿服务队伍;热心公益的残疾人陈宗世成立社区助残工作室,让残疾人抱团互助…… 

    如今,海曙区残疾人群体的自我认同感不断提高,“反哺”社会的身影层出不穷。海曙的助残之路,也因为他们的奉献而更加多姿多彩。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