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开放周刊·大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5月25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开发区要 争种“高产田”

    俞永均          

    日前,商务部从产业基础、科技创新、区域带动、生态环保、行政效能等方面入手,对全国219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量化评价,发布了2017年综合发展水平30强。其中,浙江有3家开发区上榜,分别是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13位)、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第17位)和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第18位)。

    对于这一成绩,有网友评论说:“宁波拥有的国家级开发区数量在全国遥遥领先,但整体实力和效益掉队了。以此次商务部综合评价为例,杭州、嘉兴的开发区都排在宁波之前,说明我市开发区改革创新力度在减弱,部分领域正在被超越。”

    改革开放40年来,开发区为宁波的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自1984年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至今,全市已拥有省级以上重点开发区22家,其中国家级开发区9家。毋庸置疑,开发区已成为我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产业发展的集聚高地、经济转型的核心区域和城乡统筹的先导区域。

    但是,若以更高标准和要求审视开发区,其发展问题也不容忽视。资料显示,目前22家省级以上重点开发区域管辖面积达2746.33平方公里,占了全市总面积的近三成,其中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国建区最早、面积最大的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对于土地资源缺乏的宁波而言,开发区必须节约集约用地,争种“高产田”,实现高质量发展。

    那么,宁波各类开发区如何才能种出“高产田”呢?

    首先要强化统筹规划。一个开发区发展质量高不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规划的前瞻性与先进性。有的开发区缺乏产业规划,对项目“来者不拒”,一些效益低下的项目占用了不少土地资源;有的开发区对大项目有“惟上”思维,项目方提出的任何要求均给予满足,而不考虑园区的整体规划,从而引起其他入驻企业的不满。这方面,台湾新竹科技园区的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新竹科技园区不仅有统一的规划,而且制定了产业、税收、资金等配套政策。目前,这个开发面积不到10平方公里的园区GDP占到台湾地区的一成以上,在全球半导体和信息产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其次,强化专业化招商和要素资源保障。开发区是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要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要求,在公共培训、科研申报、产品小试中试等关键领域和节点,不断创新企业服务和社会服务机制,为园区入驻企业及项目提供最优服务和各种资源保障。同时,引进一批复合型招商人才,开展产业链招商和功能性招商,打造较具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再次,强化“亩产论英雄”导向,加快提升开发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一个开发区是不是“高产田”,既可从科技创新、区域带动等方面综合考评,也可从亩均GDP、亩均工业增加值、亩均外贸进出口额、亩均税收等量化指标进行评判。最近,海曙区政府与“凯德中国”签订了合作开发中新(宁波)智造产业园的意向书。据悉,该园区是省内首个由新加坡主导总体规划、统一建设并整体运营管理的创新型产业园区,亩均税收有望达到普通工业园区的4倍以上。

    开发区的高质量发展,事关宁波经济的未来。我们希望各级开发区能正视差距,既学习复制全球先进开发区的经验,又结合自身实际锐意改革,成为人才、技术、研发等集聚高地,土地、能源等资源优化配置的示范区,从而引领宁波新一轮改革开放。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