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5月29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探知余姚历史的秘境

——方其军散文集《古境思旅》读后

    俞剑望           

    透过散文集《古境思旅》的字里行间,沉浸于此的人们似乎触摸到了历史幻影中的温度。作者方其军在行文中力求古代感与现代感的时空交融,并与沉淀于心的含有民间品质的传统人文精神内核根连枝接。

    诺奖获得者帕斯言:诗人原是现代之河中的一种搏动。多年来,方其军日复一日沿着姚江的文脉多方溯源。从河姆渡遗址到舜江楼,从四先贤到蒋梦麟,从祭忠台到横坎头,从汉三老碑到越窑青瓷,凡能反映姚江文化或者与之相关联的名人、史迹,他思旅咸至。从远古到当下,他攫取了现实生发的种种可能性场景,并把文化探秘之线拉得更长,联系更紧,进而顺利地对姚江文化发展史予以新时代语境下的解构与重组。

    他的散文或可称为“诗性文化散文”。在写作中,他尽力让现实生活与历史古境进行对比呈现,并在对每一处历史遗迹的遥想中渗入其长年积蓄而成的“思辨”成分。从步履所至的情况来看,好多史迹他会多次实地考察;面对模糊的历史景象,他充分引用史料进行考证,对历史记载与民间传说加以理性分析。德国著名诗人荷尔德林说,“诗是历史的孕育基础”。在历史景象为方其军提供众多写作资源的同时,喷薄的诗情则在《古境思旅》中得到了强烈抒发。他在行文中不由自主地插入了历代姚江名人或自创的诗句,这让原本不乏灵动的寻根溯源的文字更是漾满了诗韵。

    《古境思旅》由两部分组成,其中“古境思旅辑”49篇,“县城低吟辑”26篇。显然,方其军的这种思旅建立在阳明先生“知行合一”理念的基础之上,他“穷源竟委”,走上一条探知余姚历史秘境的幽径,尽量让生命的体验和感悟在意象化的生动语词中栖身,并与笔下那些清晰可见的想象性细节相映成趣,显现出活泼轻灵、秀丽典雅的风格特征。他在一个个历史的梦幻之中穿越,为我们重现了一段段事件和一幕幕见闻,重塑了一个个鲜活的大写的“行者”。

    作者笔下的人物形象,闪耀着人性的光芒。除众所周知的严子陵、王阳明、朱舜水、黄宗羲四先贤外,余姚历史上还涌现出谢迁、吕本、吕天成、王华、孙燧、黄尊素、史立模、赵谦等名人。方其军将这些人物摆放到历史的坐标之上,以文学观照,使得那些原本模糊的形象,开始血肉丰满,进而具备了可爱、可敬之神貌。

    瑞士作家德布吕埃说:一个民族的文化本质或性格与其栖居地区的本质或性格之间,发展出了一种更恒久的维系。安静美丽、物产丰饶的余姚,是文献名邦,亦是方其军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自然为其重塑精神原乡之生命性格提供了可能。就精神志趣而言,作者感情细腻,满蕴古意;他崇尚贤达,具有古代士人般的“桃源”情结。他的散文显现出的大真、大善与大美之态,应是其苦苦追寻的“桃源”意象的集中概括,并借由他的古境得以凸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方其军以朝圣者的虔诚之姿构筑了一个个心的“桃源”。他对人间诗意境界的营造,不仅是一种对理想主义求索的直观行动表现,更是对“在自己的内心建筑一个天堂”的梦想作了生动的注脚。

    历史、诗意、故土、家园、哲理、感情,在书中互融共生,同时,文化视角、学术深度、现代况味,最终成就了作者的抒情达意。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