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5月29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读《若将飞而未翔》有感

    车厘子           

    在思南读书会的微信公众号上读到一篇题为《黄德海:假花的秘密》的推文,读完拍案叫绝,激赏不已。这是一篇文学评论,正式的题目是《假花的秘密——严歌苓〈陆犯焉识〉》,原刊于《上海文化》杂志,后收入评论集《若将飞而未翔》。书的作者黄德海,现任《上海文化》编辑、《思南文学选刊》副主编、中国现代文学馆特聘研究员。

    估计很多人跟我一样,此前对黄德海先生一无所知。不过我一读他的文章就大生“一见倾心”之感,着实写到我心坎上去了。且看《假花的秘密》一文首段:去国经年的现代写作者在异国思维里浸染日久,早就不懂得什么近乡情怯,用语言衣锦还乡的他们,面对故国人物,往往会流露出不经意的傲慢。仿佛怕阅读者辨识不出自己显而易见的傲慢,严歌苓在新作《陆犯焉识》的主人公名字上都做了文章——陆焉识、冯婉喻——就算大陆的“陆”不是作者有意为之,“哪里识别得出委婉的讽喻”之意却是显而易见的。

    “用语言衣锦还乡”——这本身就是现代诗一般的语句,文学评论竟然可以这样写。我惊呆了,于是立刻买来《若将飞而未翔》。仿佛袁宏道无意间发现徐文长的遗著,“获此奇秘,如魇得醒”“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严格地说,这本文学评论集的总体风格属于学院派,作者本人即是复旦中文系科班出身,功底扎实,阅读广博。因此一出手,除了文字漂亮、立意高远外,艰深的专业理论随处可见是必然的。

    书分为三辑,既有作品论,也有作家论,还有作者偶尔为之的文体试验。总的来看,第一辑的作品论占了绝大部分,而每篇评论的篇幅不长,读起来比较顺畅;而第二辑与第三辑量虽不大,却是连篇累牍评述现代名家胡兰成和周作人,更像是学术论文,可读性欠佳。作品论中点评的文学作品清一色是当代小说,小说家们也多是耳熟能详的,如阿城、毕飞宇、余华、韩少功、金宇澄、贾平凹、莫言等,甚至连相对“非主流”的安妮宝贝和章诒和也写到了。恕我浅薄,本来小说就读得少,文学理论知识更是匮乏,因此只能退而求其次,挑自己看得懂的说。这其中,《平面化的幽默陷阱——刘震云〈我不是潘金莲〉》和开头提到的《假花的秘密——严歌苓〈陆犯焉识〉》可算我最中意的评论。这似应“归功”于近年来文艺片商业化的大潮,刘震云和严歌苓的小说先后被拍成电影并热映。我看电影时就有许多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终于在黄老师的文学评论集中看到了那些犀利的语言,一剑封喉,真是痛快!《平面化的幽默陷阱》一文,直指“刘震云用泛幽默化的方式完成了与商业的共谋。他的幽默……是一种外在于小说的成分,只辅助着故事的展开,却并不深入世界的幽深之处,显得空洞而浮泛。与此同时,刘震云熟练掌握的小说写作技术,诸如鲜活的对话、流畅的叙事……变质成一种迎合商业的技术手段,成了黑格尔指责的令人生厌的‘作风’”。至于前有《陆犯焉识》(电影改名为《归来》)后有《芳华》的海外作家严歌苓,《假花的秘密》点评得更为辛辣,“(严歌苓)凭借自己搜集材料的功力,挟持题材、人物,仰仗自己久而弥熟的叙事技术,捆扎出了一束尚算得上漂亮的假花。”

    书名“若将飞而未翔”出自曹植的《洛神赋》。黄德海在后记中写道:“对文学评论来说,也正是这个看似乍离具体作品,却又不是真的脱开的临界状态,最有韵致。”文学评论与文学创作,本是文学完整的两翼,但就目前现实来看,“创作”一翼远大于“评论”一翼,明显失衡。回顾20世纪80年代,文学评论还曾是一门显学,之后就受到严酷的市场挑战,不赚钱的文学评论集当然难以出版。不得不承认,现在市面上实在没多少文学评论集,而能找到《若将飞而未翔》这样一本好书,实是同好之幸。虽不敢自比东坡之读《庄子》,我也真心想学着感叹一句“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