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记忆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5月29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间艺人杜玉山:

龙飞凤舞写春秋

杜玉山演示书写龙凤字

    周燕波 文/摄        

    在海曙区鼓楼步行街,有一个工艺品摊位常常引起游客、路人的注目。一位50多岁的摊主总是一边笑眯眯地招呼客人,一边演示他手起笔落、即兴创作龙凤字画作品的“绝活”。

    这位身材敦实、脸庞黝黑的摊主就是民间艺术龙凤字的传承者杜玉山。龙凤字,又叫“花鸟字”,相传起源于东汉,盛行于盛唐,清代广泛流传于民间,深受百姓的喜爱。它是一种巧妙地融书法、绘画于一体的民间艺术形式,以字为载体,把汉字的笔画化为花鸟鱼虫等动植物的图案。故龙凤字近看是一幅花鸟画,远看却是一幅字,具有“字中有画、画中有字”的视觉效果。

    今年55岁的杜玉山出生于河南商丘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从小喜欢写字、绘画,10多岁时向舅舅学习龙凤字。为了进一步提高技艺,高中毕业后他自费到一所师范学校进修美术专业。曾在村里当过代课老师,后来又当过村主任,但不管干什么,他始终没放弃书法和绘画练习。20世纪80年代,他生活的村子条件很艰苦,连电也没通,每晚只好在昏黄的煤油灯的映照下写字作画,一练就是两三个小时。搁笔后一照镜子,发现脸庞、鼻子上已沾了一层厚厚的煤灰。夏天,别人在外面纳凉,他却在异常闷热的小屋子里苦练书画。一两个小时下来,裤子被汗浸得能滴出水来。长时间伏案作画,腿上、背上叮满了蚊子,但他无暇顾及。练习结束,随手往腿上一抹,发现手掌上全是蚊子血……

    1988年,25岁的杜玉山开始了背井离乡外出谋生的日子,先后在郑州、开封、合肥、徐州、济南等地摆摊,为游客书写龙凤字。一晃十载春秋过去了,但杜玉山始终没能在一个城市安定下来。

    这时,一位老乡劝他去上海试试,说大城市发展机会多一些。于是他来到大上海,刚开始在上海长风公园门口摆摊,然而生意时好时坏,勉强糊口。正当他心灰意冷之际,有一天,上海城隍庙豫园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在街头看到杜玉山写龙凤字,问他愿不愿意去豫园“上班”——在公司开设的传统工艺摊位里为游客表演龙凤字。就这样,漂泊许久的杜玉山终于找到了安身之处。

    在豫园,杜玉山的艺术才华得到了充分发挥,他的作品深受中外游客喜爱,每天卖出的龙凤字作品少则五六十幅,多则上百幅。

    有意思的是,与他邻摊的是一位烙葫芦画的艺人。杜玉山生意空闲时就在一旁“偷师学艺”,久而久之,他竟然又学会了烙葫芦画。

    几年前,宁波鼓楼步行街改造完成,当年豫园商城的一位负责人来宁波鼓楼沿步行街招商,于是动员杜玉山也来宁波发展。就这样,杜玉山一家于2013年来到宁波,在鼓楼步行街开设了一个展示售卖龙凤字和葫芦画的摊位。

    40多年的刻苦磨练,使杜玉山的技艺日臻成熟。他的龙凤字字形飘逸洒脱,笔画酣畅饱满,墨色浓淡相宜,画面古雅朴拙。作品乍看像一丛花、一群骏马、一只蝴蝶……细看却是一句诗词、一个名字,且画面上龙凤与花鸟鱼虫相映成趣,韵味无穷。10多年来,杜玉山还获得了诸多能证明他艺术才华和能力的头衔,如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书画艺术委员会会员、中国水墨字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国家一级民俗艺术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他的作品也多次参展、获奖。

    写龙凤字时选择哪种字体、以什么样的形态呈现,对此杜玉山早已烂熟于心。每当顾客报上自己的名字,杜玉山便能在短短的5分钟内即兴创作一幅风格独特的龙凤名字帖,然后当场装裱,送到顾客手中。

    杜玉山为人热情,口才极佳,他习惯于一边挥笔书写,一边“念念有词”。比如画到喜鹊时就顺口一句“喜鹊叽叽喳,好事来到家”,画到竹子时则又来一句“竹报平安节节高”……游客听着这些吉祥话自然笑逐颜开。

    如今的杜玉山早已走出了为生存而挣扎的困境,儿女均已成家立业,自己在宁波也有了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尽管如此,杜玉山还是不愿放弃那个曾经承载过生活希望和梦想的小摊位。“我很喜欢鼓楼这里的氛围,守着小摊位与四方游客打交道,还能结交许多朋友,我很满足于这种安闲、平静的生活。”杜玉山笑呵呵地说。

    这几年杜玉山积极投身于传承龙凤字、葫芦画非遗技艺的公益事业,经常参加街道、社区及其他单位、机构组织的一些节庆民俗活动,为观众表演这两门非遗绝活。2016年,他被海曙区评为首批“民间优才”。今年春节前,他在老家搞了一次龙凤字作品展,希望今后在宁波也举办一次展览,让更多的宁波市民了解和关心龙凤字这门古老独特的民间艺术。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