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合 金鹭 自2017年起,每年5月30日是“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昨天,来自高校、企业、科研院所、事业单位等不同领域的60位代表出席全市科技工作者座谈会,畅谈感受,建言献策。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对于我市的科技工作者来说,做的是事关未来产业转型、解决现有发展瓶颈的大事,在新能源新材料、检验检疫、医疗卫生、农业林业、教育文化、交通设施建设等领域,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 “张博士,你这么好的研究基础,放着科学研究‘阳关大道’不走,为啥偏走成果转化的‘羊肠小路’呢?”刚来宁波时,来自浙江大学宁波工研院的教授级高工张望舒曾被同事问过这个问题。的确,在很多人眼中,从事科研已是“坐冷板凳”,更何况是做农业技术的科技成果转化。 张望舒在会上讲了一个关于橘子的故事。2008年的一天,一名象山橘农轮渡转中巴、中巴转大巴,花了三四个小时赶到她所在的单位,掏出了3个带着体温的橘子:“多亏你们的帮助,橘子卖出了好价钱。为了给你们尝尝,橘子从年前一直留到年后,实在留不住了,就一大早送过来。” “一些早熟杂柑品种,在象山容易受冻,我们就建议设施栽培。这件事,我们可能都忘了,但橘农心里一直记得。”张望舒说,这橘子也成了她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进行毕生奋斗的理由。 “宁波正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黄金时期,对于人才、科技的重视前所未有。”我市分管科技工作的负责人表示,希望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干事创业,主动迎接科技创新的春天,真正与宁波共成长,共享城市发展的成果、红利和荣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