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艺林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6月05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史凤凰:摄影“发烧友”

史凤凰,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从事摄影创作二十多年,作品多次在各大摄影比赛中获奖,其中《回寨过节》获2011年浙江省第二届群星视觉艺术大展金奖;《人在旅途》获2012群星璀璨·全国群众美术书法摄影优秀作品展金奖;《蔺草收割季节里的孩子们》获2015年宁波市首届摄影艺术展纪实类金奖;2018年4月,《扛》入展中国第17届国际摄影艺术展之纪录类单幅作品。
2017年10月,个人摄影作品集《流年碎影》由宁波出版社出版。
史凤凰拍摄的反映割草客生活的纪实作品《扛》入展中国第十七届国际摄影艺术展
《人在旅途》 (史凤凰 摄)

    赵淑萍           

    (一)

    每年蔺草收获季节,总有一批“割草客”从远方来到宁波。他们拖家带口,起早贪黑,在蔺草地里挥汗如雨。今年4月,史凤凰拍摄的反映割草客生活的纪实作品《扛》入展中国第17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这一刻,她很是欣慰——跟拍割草客,她已足足坚持了10年。一次次,她被蓝天下碧海似的蔺草地震撼,也一次次被割草客的艰辛、坚韧所打动。

    与史凤凰熟悉之后,我愈加相信了“痴迷”与成功的因果关系。史凤凰的日常几乎完全被摄影笼罩:与她外出旅游或喝茶谈天,没聊上几句,她保准会把话题引到拍照上去。饭桌上如果“不幸”坐在她的边上,十有八九她会掏出手机,让你一幅一幅欣赏她的近作:这一张是在什么情形中偶得的,那一张拍摄时有多惊险——她的神情是如此专注、着迷,令你实在不好意思移情于转盘上的美味而漠视与她谈论艺术。

    因为摄影,她的生活变得异常充实。双休日忙完家务,她就长时间坐在电脑前整理、筛选照片。报社编辑、朋友一个电话邀她拍个场景或是人物,她立马放下手中活儿,欣然前往。近来她为《宁波晚报》“文化地图”专栏撰稿,用图文介绍那些古村古镇。每到一处拍摄,为了获得满意照片,常常往返数次。今年“世界读书日”,她应邀去“十里红妆”书店作摄影讲座;江北区文创连萌文化传播中心等社会组织也发出邀请,希望她去作公益讲座。

    (二)

    有人私底下说史凤凰“换相机、镜头就像换衣服”。说这话的人肯定不知道,1995年,她买第一架胶片相机,还是向同事借的钱,后来每月发工资时分期还。在远山近水的跋涉中,相机经常会出“意外”。有一次,为了寻找一个低角度,相机被海水打湿,几乎报废,有次放在后车厢里的相机整套被盗,她心疼得要命,还不敢跟家人说。

    史凤凰的摄影史,得从她高中毕业那年说起。一位同学有架“凤凰205”相机,假期里,她俩你一张我一张,初次感受到相机的奇妙。参加工作后,报社几位搞摄影的同事将她领进门,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了。“说来也怪,以前我体弱多病,自从迷上摄影,经常跋山涉水,居然身体也好了。”史凤凰曾到老年大学旁听钱永福老师的摄影课,每每“缠着”报社同事要求点评自己的图片。加入宁波市摄影家协会后,协会的沙龙活动,王新辉、沈一鸣、叶炜等名家的经验分享,让她受益良多。

    2012年,史凤凰首次在月湖大方岳地举办“走过四季”个人摄影作品展。此时,她已开始在各类摄影比赛中获奖:《回寨过节》获2011年浙江省第二届群星视觉艺术大展金奖;《人在旅途》获2012群星璀璨全国群众美术书法摄影优秀作品展金奖。同年,她成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此外,她还为《再寻麒麟童》《跟着太阳走一年》《慈城年糕的文化记忆》《金川世家神像考》等书籍,提供了大量精美图片。

    2017年10月,史凤凰出版了个人摄影集《流年碎影》。

    23年的摄影生涯,史凤凰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繁华都市,偏僻村寨,塞外高原,她用镜头记录风土人情、人事变迁。深山里的老妪、出租屋里的异乡人、蔺草地里的割草客、水乡河埠头的洗衣女子……都成为她镜头中的主角。

    北国冬日,气温零下三四十摄氏度,外出拍摄,她有时候都想哭。不是因为痛苦,而是一种情绪:为什么要自找苦吃?这样执着究竟图个啥?有一次台风天去海岛拍摄,浊浪排空,她和一众摄友爬上一座大礁石,一位腿脚不便的摄友却留在了小礁石上。临近中午,风云突变,出现了被当地人称为“注浪”的现象。一个个巨浪铺天盖地打向小礁石,礁石上的那位摄友突然不见了……史凤凰吓得简直要哭出来。所幸,那位摄友落水后用脚奋力一蹬,浮出海面,紧紧抓住救护船上抛来的绳子,逃过一劫。

    自然,拍摄途中也不乏美好记忆。比如行走在古老的村庄里,拐角处突然蹿出一只大黄狗,连声狂吠,吓得她大喊“救命”,主人急急跑来解围,并投来歉意的目光;临近中午,村里的阿姨婶婶看到女摄影师汗流浃背,会热情邀请她去家里吃饭,还送上采摘的新鲜果蔬……一些住在深山的老人,一辈子没有走出过大山,从未拍过照片,遇到这样的情况,史凤凰会细心记下地址,将扩印好的照片邮寄过去,或在第二次采风时送上。

    (三)

    人们迷上摄影,多半是缘于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史凤凰也不例外。拍摄之初,花海、名胜、笑靥如花的人们,是她聚焦的主要目标。随着对摄影认识的逐步深入,她越来越意识到,摄影的更大价值在于记录即将消失的事物,留住稍纵即逝的瞬间。一张照片,最重要的是影像核心的表达和背后意义的传递。她开始主攻纪实摄影。

    她拍摄的《人在旅途》,荣获2012群星璀璨·全国群众美术书法摄影优秀作品展金奖。评委之一、《法制日报》美术摄影部主任居杨(现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对它的评语是:“好的摄影作品考验作者对细节的把握,看能否抓住好的瞬间。这幅《人在旅途》看似普通其实很有意思:以前坐火车是黑皮、绿皮火车,旅途很累,现在是条件很好的卧铺车厢,三个女人还要在有空时做个面膜,从中我们可以感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专家的评点,使史凤凰备受鼓舞和启迪:好的摄影作品要传递出作者的情怀、态度和立场。

    从此,史凤凰不再满足于零敲碎打的拍摄,而专注于精选主题,打磨系列作品。宁波枕山濒海,拥江揽湖。史凤凰力图用镜头诠释家乡浓浓的地域气息和特质。《流年碎影》中的“水乡埠头”系列,让人重温童年的生活,试图留住一种正在逝去的生活情态。其中有一幅作品,拍摄地是青林湾古渡。大桥上,一列高铁正疾驰而来,而桥下的河埠头,一群妇女正在洗衣汲水。远与近、快与慢、古老和现代,在光影里奇妙邂逅。摄影集中的“海韵”系列,似有一股鱼腥味扑面而来;“讨生活”系列中的那幅《春耕图》,农人赶着老牛在雨中耕田,白鹭在一旁翩翩起舞,自然的诗意映衬着生活的艰辛;而在“都市拓荒”系列中,你能感到喧嚣和浮躁中一种久违的宁静和安详。这些作品,不正是时代和地域的标本和见证吗?

    纪实类作品,无需过分修饰,重在平凡中发掘内涵和趣味,这就需要作者拥有一双慧眼。“蔺草收割季的孩子们”系列展现了这样的场景:炎炎烈日下,大人们手持镰刀挥汗如雨,他们年幼的孩子,有的在遮阳伞下熟睡,有的在成捆的蔺草堆上玩耍,有的乖乖地趴在母亲背上。一位母亲,劳作之余正在给孩子喂奶……看到这些,你的心会瞬间变得柔软起来——生活尽管艰辛,但爱融化了一切。

    我市资深摄影家、宁波市摄影家协会原主席沈一鸣先生曾经说过:“有了数码技术之后,拍一张好照片容易,但要拍出一组好照片、搞一次优秀作品展、出一本著作就很不容易了。史凤凰不是专业摄影工作者,她近几年的创作热情可以用‘发烧’来形容,创作出了不少好作品。”史凤凰的《扛》,不久前入选中国第17届国际摄影艺术展。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览是一项久负盛名的国际性摄影活动。本届赛事共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23万余幅摄影作品,经过10余位国内外评委评选,最终分纪录类、艺术类、“方向·视界”主题类三个类别,遴选出300件入展作品。《扛》的入选,实属不易。

    生活中的史凤凰,常常梳着一条麻花辫,风姿绰约。这位身材高挑的女子,一路行走,一路记录,在光影中收拾世间美好,用艺术滋养着自己的人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