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区域纵深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6月06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潘火街道:用传统文化凝聚民心

孩子们从小学习传统文化。(王博 吴王斌 摄)

    几代人住过的老屋、狭长的小巷、斑驳的石桥……在城市化进程中,这一切逐渐被高楼林立的新城所取代,该如何留住“昨日家园”?鄞州区潘火街道宣统委员周萍一边给笔者展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照片,一边强调:“老底子的文化并没有消失,它的精髓被我们传承在生活的点滴里。”

    本报记者 王 博

    通讯员  吴王斌      

    城镇化进程让原先地处城郊的潘火街道成为鄞州新城区的黄金区块,区域内既有高速宁波东出口,又有轻轨一号线、四号线穿街而过,被称为“甬东门户”。在过去几年里,该街道的村庄已全部完成整体拆迁,目前变为16个社区,保留13个股份经济合作社。根据规划,这里将做精王家弄、东莺等七大区块,并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创新发展示范区”。

    在大拆大建后,如何保留老底子的历史和文化,如何将身处高楼大厦的人心凝聚起来,从而促进街道的整体发展,一直是该街道探索的重大课题。潘火街道的做法是,用传统文化凝聚民心。

    金谷社区居住着一群热爱刺绣并曾经从事刺绣工作的绣娘,她们希望把金银彩绣这项非遗技艺长久传承。2014年,金谷绣娘社诞生;2015年,绣娘们的作品《鱼戏莲叶》首次走出国门,亮相中韩文化交流年活动现场,并受到首尔市副市长的盛赞。如今,绣娘们还活跃在社区,每周开设刺绣课,向居民传授这门老手艺。

    在潘火街道,百年蔡氏是众所周知的望族,一本《蔡氏宗谱》更是把“孝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蔡氏宗祠所在地的潘火桥社区,从成立以来便十分重视家风、家训、家规的传承和发扬。该社区成立了和美家风工作室,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将家风家训的宣传融入家家户户。每逢节假日,社区里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都热闹非凡:一大群志愿者帮老人们准备丰盛的饭菜,给老人捶背、理发、修脚,陪老人聊天,让社区里的孤寡、困难老人感受晚辈孝心。

    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要从娃娃抓起。这几年,潘火街道一直把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教育中,以求下一代有智慧有美德。德培小学将《三字经》纳入教研课题,让学生们从小学习接受传统文化,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并被评为浙江省《三字经》非遗文化传承基地。

    除了居民集聚区,潘火街道还有中物科技园(宁波)军转民科技园、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宁波分院等多个产业园,博格华纳、中哲集团、欧琳集团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也汇聚于此。为在企业里弘扬“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该街道从企业党建入手,做实“信义”传承。其中,比较典型的当属伏尔肯陶瓷科技有限公司。四年前,该公司内刊上设立“家风家教”论坛,开展家风、民风、厂规、厂纪教育活动,鼓励员工分享“家风家训”故事,让“信义”传承有了新阵地。

    如今,潘火街道用传统文化凝聚民心取得了显著成效,也助推了街道各项事业的发展。过去三年,各社区和股份经济合作社定期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600多场,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一些热心的群众也踊跃参与传统文化活动,不仅用相机记录下拆迁前街道的角角落落,还发动民间力量开设剪纸、太极、古琴、茶道、舞蹈等公益培训班。其中,殷家社区舞蹈队在2015年“舞动中国”浙江赛区总决赛中获青年组一等奖、广场舞二等奖。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