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8年12月,镇海港区万吨级专用煤码头竣工。这是宁波港第一个万吨级码头。 |
|
宁波港对外开放后外轮陆续来甬。 |
本报记者 王佳 40年前,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从此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并深刻影响了世界。 宁波,这片充满创新活力的沃土,亦奋进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中,勇毅、笃行,奋斗、收获。 历史,是开启未来的钥匙;回望,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从今日起,“党史·方志”版面开设“那年·那事·那人——改革开放40年宁波印记”专题,重温宁波改革开放往事,聆听新时代改革开放足音,激发蕴藏于历史深处的复兴伟力。 港口是宁波发展的生命线。 作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的宁波港,拥有过历史上的辉煌。然而,在近代历史的变迁中,宁波港一度衰落:1949年时,年货物吞吐量仅为4万吨。 新中国成立后,宁波港口得到快速恢复,但是受国际经济封锁、海防战略等影响,港口发展较慢,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年货物吞吐量始终没能突破200万吨。 历史的转机,正始于改革开放初期。 1979年6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宁波港正式对外开放。这意味着外籍轮船可以出入宁波港,世界各地货物可以通过宁波港往来运输。 从那一刻起,宁波港重新向世界敞开了怀抱,宁波对外开放由此启航。 1979年8月22日,一艘名叫“湖山丸”的3000吨级日籍货轮缓缓驶进宁波港。 那是宁波港高级引航员张锁珍引航的第一艘外轮,也是宁波港对外开放后进来的第一艘外轮。 那以后,由张锁珍引航的外轮难以计数,最大的载重量是“湖山丸”的100倍,可“湖山丸”留给张锁珍的记忆一直不曾褪色。因为和那艘船联系在一起的1979年,是宁波港对外开放之年,也是宁波港真正起步之年。 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根据新建宁波港镇海港区和扩建宁波港三区的进展情况,1978年2月和9月,浙江省先后两次打报告给国务院,报告认为,宁波港对外开放不仅条件已成熟,而且有建设北仑港的紧迫需要,建议批准宁波港于当年下半年正式对外开放。 1978年12月4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浙江省关于开放宁波港的报告,希望浙江省抓紧推进对外开放的各项准备工作,同时明确待准备工作就绪后,由浙江省确定开放日期,并告交通部对外公布。 在宁波海关、商检、边防、港务监督、外运、船货代理、保险等涉外管理和服务机构建立健全后,次年5月16日,浙江省确定宁波港6月1日对外开放。 要求开放宁波港的报告,能够在提交当年就获得批复,有着深远的历史背景。 事情还得从20世纪70年代初说起。 随着纠“左”工作的展开,全国经济形势的好转,特别是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后,中国对外贸易迅速增长,港航矛盾日益突出。 那时的宁波港货物吞吐量只有138万吨,最大靠泊能力仅为3000吨。经上海港中转运抵浙江的334万吨海运物资中,迂回运输的竟有240万吨。租用的外轮每停港一天,还要平均支付近1000英镑。 1973年,周恩来总理审时度势提出“三年改变港口面貌”的号召,这一特殊年代的伟大设想,振奋了全国,更振奋了宁波。 那年7月,时任国务院港口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的粟裕马不停蹄,率队到宁波实地考察。 宁波港水深18.2米以上,常年不冻不淤,25万吨级以下船舶可以自由进出,25万吨至30万吨级超大型船舶可以候潮进港。 如此天然良港,世界上也不多见。粟裕回京不久,国家便确定扩建宁波港老港区,翌年1月开辟镇海新港区,此后又新辟北仑港区。 在镇海港区,5500多名劳动者开山填海。就在1978年12月,镇海港区万吨级煤炭专用码头竣工,这是宁波港第一座万吨级码头。 同年初,北仑港工程确定,在深水岸线资源丰富的北仑建设10万吨级矿石码头。为改变我国钢铁工业的传统结构,1977年,中国决定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投资兴建以进口优质矿砂为主要原料的宝山钢铁厂,北仑以其得天独厚的港口条件,成为宝钢首选的配套港口。 宁波老港扩建、镇海新港区和北仑港区建设,为宁波港开放在港口条件方面做好了准备。 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对内改革,破除观念束缚,国家发展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外开放,意味着打开国门,走向世界。 有着1200多年对外开放历史的宁波港,被迅速推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前台。 1982年,我国第一座10万吨级的矿石码头在北仑建成,当时,宝钢首期工程投产尚需3年。 一时间,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摆在了宁波港的面前:一种是暂时将设施封存,待宝钢建成投产后再启用。根据测算,每年需要国家补助港口保养费用约700万元;另一种选择是设法搞活港口,综合利用码头,发挥经济效益。 宁波港的决策出乎太多人的意外。他们提出,不能让北仑港这么空荡荡地“晒太阳”,要自己从市场上闯出一条生路来。 当时,宁波港首先盯上了我国每年需进口1000万吨化肥的灌装业务,为自己求得生存出路的同时,每年也可为国家节约外汇1亿多美元。此后,又从化肥到煤炭,从煤炭到粮食,相继组织多品种的大宗散货进口装卸。 开放后的宁波港,一起步便引入市场经济理念。从进口散装化肥灌包,到原油海上过驳;从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造泊位,到引入和记黄埔共同经营宁波港北仑二期集装箱码头……港口规模不断壮大,管理水平日益提高。 在宁波引航站引航一科科长、高级引航员潘国华的手机里,一直保存着一张图标:宁波舟山港与曾经的世界第一大港荷兰鹿特丹港集装箱吞吐量、货物吞吐量对比图。从1985年至2017年,鹿特丹港集装箱从265万标准箱增加到1360万箱,货物吞吐量从2.5亿吨增加到4.67亿吨;宁波港集装箱从零增加到2460万标准箱,货物吞吐量从1000万吨增加到10亿多吨。这是潘国华工作33年见证的奇迹。 从零到2460万标准箱,不过半个甲子。宁波港的国际集装箱运输,始自1984年,从镇海港区出运。 当时,宁波港没有集装箱的专用码头、装卸设施,为把十几吨的集装箱吊上船,临时采用两台10吨岸吊杠吊;没有卸箱吊机,就将拖挂车直接开到船边,车、船衔接装运。 如今,在蔚蓝色的坐标系上,一座座现代化的码头、一台台雄伟的桥吊,如彩色积木般的集装箱在龙门吊下起起落落。 大港起舞间,岁月刻录下无数个令人难忘的光影: 1991年,当时中国最大的国际集装箱码头在北仑港区投产运作; 1992年,国家核心班轮宁波至美国东海岸集装箱干线开通,北仑港大型集装箱码头正式列入国家远洋干线海运行列; 1999年,北仑三期集装箱码头工程项目正式获批,码头设计年通过能力为100万标准箱; …… 1978年到2008年的30年间,宁波港用平均每年建设两个万吨级泊位的速度,成为中国大陆大型和特大型深水泊位最多的港口,并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通航。 逐梦路上,宁波港不曾放缓脚步。在加快宁波舟山港一体化进程中,海港大发展掀开了新的篇章。 船舶大型化,是当今海运发展的一个趋势。全国只有4个港口的7个泊位可以接靠40万吨级矿石船,宁波舟山港拥有3个泊位。 今年5月13日10时,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40万吨级“意大利矿石”轮,卸下满载的铁矿石后缓缓驶离。2016年9月以来,鼠浪湖码头已累计接卸近40艘次这样的巨轮。 与此同时,航线不断开辟。截至目前,宁波舟山港航线升至250条。值得一提的是,宁波舟山港与“一带一路”沿线近20个港口缔结友好港,开辟航线近90条,年集装箱运量超1000万标准箱,已成为东南亚国家输往日韩、北美等地国际贸易货源的枢纽。 2008年5月1日,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这一天,对宁波港来说,意义非凡。 腹地有多大,港口的吞吐量就有多大。腹地有多大,城市的影响力就有多大。过去,宁波港口大而腹地小,只因宁波这座城市地处交通末梢。杭州湾跨海大桥,让这一切彻底改变。 而改变并非始于这一刻,也没有止步于这一刻。40年间,宁波港不断扩展集运输网络,全力打造由高速公路、铁路、航空以及江海联运、水水中转等构成的全方位、立体型网络。 今年5月,一列满载玻璃纤维、装备工业品等集装箱货物的渝甬班列,从重庆站点开出,飞速驶向宁波舟山港。3天后的下午,这批货物统一在宁波码头装船发往欧洲。 与以往相比,采用传统江运,从重庆到上海需要十天半月,在长江修闸和清淤期间最长要一个多月;现在只要57个小时,即可以到达宁波舟山港。 铁道线直通北仑、镇海两个港区,穿山港区铁路支线明年也将开通。海铁联运正以每年超过40%的增速,成为宁波舟山港业务板块上的新亮点。 以渝甬班列为例,始发站——重庆团结村车站区域就相当于一个“无水港”:各船公司的海运箱可由宁波舟山港提前排空堆存在那里,客户随用随提,大大降低物流成本。 千里国内线,万里甬亚欧。追随着铁道线,辅之以通关便利政策,一条海铁联运通道向着大陆深处延伸。目前,宁波舟山港已开通海铁联运班列12条,业务范围涵盖15个省(区、市)40多个城市,进而把触角伸向中亚、北亚及东欧国家。 建设中的义甬舟开放大通道,让全球最大小商品城和全球第一大港联系更加紧密。每一天,从义乌驶出的集装箱卡车中,近九成货物通过200公里外的宁波舟山港出口到全世界。 近年来,宁波舟山港还在南京、太仓等地投资建设了多个码头,并与长江沿线20多个主要港口形成江海联运服务对接。 海纳百川,港通天下。沿着铁路、公路、水路,宁波舟山港努力打造更强大的腹地支撑。 新时代,东风浩荡。一个东方大港,正展望下一个华丽征程。
|